新华社记者杨明回应某局长质疑:谁在颠倒是非
前几天写的一篇 《一骑绝尘引发的思考》稿,由于触及到中国体育的敏感神经,引起大家的热切讨论和关注,支持和反对者都有,我认为这绝对是件好事。只有经过大讨论、大碰撞才能对中国体育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梳理;才能看清方向、走出误区,才能使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体育健康发展。
这场大讨论早晚都要到来,因为,它根本就不是新话题,以前一直被压抑。希望我那篇不成熟的文章可以引起一场不同观点的大争辩、大反思,促使体育真正回归本真,改变重视竞技体育,忽视群体体育的畸形现状,使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均衡发展,使国民体质明显滑坡的现状得以改善。
在这里,我对支持和反对我观点的人都表示感谢,但是,对于某些恶意的人身攻击,感到有回应的必要。需要强调的是,我今天是以个人身份发表看法,文责自负。
先申明一下,网文的“金牌第一反成讽刺”是网络编辑“提炼“出来的,虽然有些断章取义,但吸引了眼球,引爆了争论,也算好事吧。
有些人认为我反对国手们大赛夺金,可能是没有说清楚,在新华社文章中也不便说清楚。这里明确表态:我并不反对我国选手大赛争金,但反对“惟金牌论”,不赞成国内的专业选手隐瞒真实身份,以业余选手名义与其他亚洲国家的纯业余选手争夺金牌,有人说,以这样的方式求胜,说轻了是不诚实,说重了,就是“欺骗”,对此,我有同感。
亚运会上争金牌的确没错,但要在一个公平的舞台上。大概许多人不清楚,当今亚洲,只有中国、朝鲜还采用专业队模式培养运动员,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世界罕见。也就是说,我们参加亚运会的选手绝大多数是国家养的专业选手,而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选手都是业余的(日、韩有些职业选手除外),他们或者是学生,或者有其他工作,体育只是爱好。就连日本足球队中也有6名大学生。用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比拼,在许多项目上,我们当然占尽便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