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金牌论运动员压力大 “输了对不起国家”
历来,中国选手很难在比赛中做到像欧美选手一样的“享受比赛”,而本届亚运会记者在广州发现,哪怕中国代表团200枚金牌破历史纪录指日可待,运动员的压力仍然很大。包括林丹,赛前“超级丹”也坦言,他没办法做到像陶菲克一样享受比赛。前天举重赛场,男子77公斤级比赛中苏达金6次试举仅一次成功,失利后自抽耳光,表示对不起国家。游泳拿了铜牌的张琳,虽然明白自己正处于调整期,很难在亚运会获得好成绩,但金牌让朴泰桓拿走后还是垂头丧气颇受打击,哪怕微博自我安慰“一切都是浮云”,但脸上明显就有一块乌云。这样的大环境,运动员别扭,网友更别扭。有人戏谑:“运动会就是一群需要运动的傻兮兮的在看,一些需要休息的傻兮兮的比赛。 ”
在亚洲,目前只有两个国家还保留着“举国体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朝鲜。昨天上午,当朝鲜队朴明元在男子10米移动靶混合速项目夺金,他和南非世界杯朝鲜男足的郑大世一样,激动得泪流满面。我们尊重运动员永远争先的拼搏精神,也能体会在亚运会上看到自己国家国旗升起时的爱国情感,但带着这样的情绪比赛,运动员是否太沉重了点。
亚运会热闹的场馆边上,根据广州当地媒体报道,二沙岛刘翔的驻地已经清场,只留了一扇小门还有武警24小时把手。这样的环境,刘翔怎么轻松得起来,亚组委需要他这块“金牌”保证,体育总局也指望靠他在伦敦奥运会多一个争金点,周围的人心态都那么不平常,怎么要求刘翔保持一颗平常心?全国人民又怎么不对他增加期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