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瘦身计划”是中国武术申请“入奥”面临的最大障碍和最大困境,也是袁晓超等武林高手独孤求败之外的最大无奈
■刘勇
奥运会与亚运会就是不一样。
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东道主已经连续七届无缘奥运首金,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也不例外。但在亚运赛场,中国队代表团摘取首金犹如探囊取物。长拳王袁晓超昨日如愿摘得广州亚运首金,不仅弥补了中国代表团两年前无缘北京奥运会首金的遗憾,也让中国队在亚运会赛场上演了夺首金的“帽子戏法”——连续三届获得亚运会首金。
有人质疑,东道主摘首金更多是得益于赛程的安排。东道主天时、地利、人和乃是天然优势,毋庸置疑,但竞技体育更多的是靠实力说话。如果没有绝对的实力,中国代表团怎能在过去8年间于异国他乡先后两度毫无悬念地摘取亚运首金?
且看袁晓超昨天的表现:拳法的冲、劈、崩、贯,掌法的推、挑、撩、劈、砍;肘法的顶、盘、格;腿法的弹、蹬、踹、点、铲、踢等多种招式一气呵成,疾如闪电,刚劲有力,动作明晰,节奏恰到好处,力度、速度、刚度三者和谐统一,让观众叹为观止。
不妨再翻查一下资料,从4年前的多哈亚运会到第九届武术世锦赛,再到北京奥运会(表演项目),袁晓超从未让长拳冠军称号旁落他手。昨天他再摘得广州亚运长拳冠军,实至名归。
袁晓超这样“拳打五湖、脚踢四海”绝顶高手,揽冠无数,独孤求败。不过,他们也有难言之隐——在日本柔道、韩国跆拳道相继正式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之后,中国武术迄今仍是表演项目。
在这,不得不提国际奥委会前两年就开始推行的奥运会“瘦身计划”:严格控制比赛项目数量,部分比赛项目将淡出奥运赛场。推行此计划的主要原因在于奥运会规模日益庞大,给主办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小国家根本就办不了奥运会,他们对日益扩大的竞赛规模望而却步。
在奥运“瘦身”的大背景下,下一届亚运会即2014年韩国仁川亚运会的规模将缩减至35个大项,其中包括28个奥运项目和7个非奥项目(广州亚运会28个奥运会、14个非奥项目——注)。
不难看出,奥运“瘦身计划”是中国武术申请“入奥”面临的最大障碍和最大困境,也是袁晓超等武林高手独孤求败之外的最大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