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会上的中国保龄球队因为每个月600元的补贴而被称为“最穷球队”,其领队崔伟红接受采访时数度落泪,让这支球队满含悲壮意味。开赛以来,“最穷球队”已在女子双人和女子三人项目上历史性夺得2枚铜牌。但和亚洲保龄球强队相比,仍相去甚远。“我们和人家相比,就是小米加步枪和飞机大炮相比。”崔伟红说。
本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张顺亭
本专题摄影 本报记者 黎旭阳
每个月600元补贴
国内保龄球馆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遍地开花,却在20世纪初的一场席卷全国的“非典”后凋零,与之对应的是中国保龄球运动人口严重退缩。由于不是奥运会项目,保龄球队经费严重不足。
崔伟红每次讲到球队的难处总是禁不住掉泪,她曾经负责过很多非奥项目,但没有一个项目让她感到这样步履维艰。困难存在于球队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队员每个月的补贴只有600元,由于经费缺乏,每次外出,球队都要选择最便宜的酒店,从领队到球员都要同性三人住一间;酒店免费早餐能多吃就多吃点,这样可以省下午餐,晚上大家就去大排档。
这支由6男6女组成的球队,没有一位是职业球员,他们多是半路出家,基本上是由保龄球馆的服务人员、保龄球馆小老板、热爱打球处于无业状态的球手组成。48岁的米忠礼是球队中年龄最大的球手,也是对保龄球极度痴迷的人,在崔伟红遇到他之前,他曾孤身一人“漂泊江湖”,哪里有球打就漂到哪里;39岁的女队员姜薇入队之前是保龄球馆服务员;名将杨穗玲最初也来自保龄球馆;教练王宏则是热爱保龄球的生意人……因为亚运会,这些人被崔伟红通过各种途径聚到一起。在这些人看来,打亚运是一份完全不为钱,只为热爱和荣耀的工作。
600元的补贴,3年的艰苦集训,这是一种高贵的坚守。崔伟红说,她的心情很复杂,既自豪也自责,自豪是这种为热爱而付出的坚持,自责的是无法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条件。她承认自己“无数次想到过放弃”,但最终和队员一起坚持下来了。但是亚运会结束,还会有这样的坚持吗?
集训三年,比赛两次
开赛前两天,中国队在男子单人和女子单人两项颗粒无收。中国队的队员们发现,和他们竞争的强手多是些“弧线球手”,而非中国队的“飞碟球手”。飞碟球和弧线球是两种不同的打法:弧线球重达14~15磅,飞碟球是11磅;飞碟球是旋转中直线前进,弧线球则是以弧线轨迹从斜侧面击打球瓶,弧线球的命中率和成功率更高。两种武器的差别用崔伟红的话来说好比“三八大盖遭遇冲锋枪”。
“中国队不是不想找弧线球手,而是这样的人才太少。”崔伟红解释说,国内过去基本上都是飞碟球手,但这几年弧线球打法已成为国际潮流。在这股潮流的冲击下,“飞碟球手在国内打打还可以,去国外比赛,很难打赢。”崔伟红说。但是从飞碟球到弧线球的改变需要更大花费:球的价格、下油机等配套设置都比飞碟球更昂贵,打法转变并不容易。
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经费匮乏,中国队参加大赛机会很少,3年时间里,有些球员最多参加过两次比赛。这样的结果是,平时训练不错的中国队一到比赛就看出了差距。
崔伟红举了个例子,这两天一个不能参赛的小队员上场陪打,结果前三局领先全队,但他平时训练是倒数第一。当时在场的一位领导很不解地问崔伟红:“他打得这么好,怎么不让他上呢?”崔伟红的回答很无奈:“如果他打得真好,我能不让他上吗?”
没有压力就打得好,到了大赛就打不好,崔伟红说,很明显,这就是没有大赛经验啊。
头一天比赛结束,队员向崔领队鞠躬道歉,崔伟红却难过得差点掉泪,“我怎么能怪他们呢!”
新加坡的经验
韩国队一直是亚运会保龄球运动的霸主,到昨天为止,韩国队已经在女子单人、女子双人、男子三人三个项目获得金牌,可谓刮起了一股韩国风。韩国队称雄亚洲的背后是庞大的保龄球人口。资料显示,在首尔一个城市,注册的保龄球员就达10万人。此外,韩国政府在保龄球运动员的升学、人才培训上都给予大力支持。
和中国队一样,此次参赛的新加坡队大部分也不是职业球员,但成绩不俗,被视为亚洲劲旅之一。新加坡队领队林泽仁告诉记者,这要得益于新加坡有一个保龄球的青年发展计划。这个计划由政府提供资金,分为三个年龄段,一是10岁左右的小球手,每周训练2次;二是15~16岁的少年队,每周训练4到5次;三是国家队。三个年龄段构成了新加坡完备的保龄球人才体系。
相比较中国队每年只有零星一两次的参赛机会,新加坡队每年有12~15次机会参加国际赛事。林泽仁保守地估计,每年新加坡政府在保龄球项目上的投入大概是人民币1000万元,是中国保龄球队的5倍。
中国的保龄球队在困难中坚守,崔伟红说,即使如此也要看到近年来国家对保龄球已经给予了很大支持:每年投入200万元作为保龄球项目训练、参赛和添置器材的费用。就运动员补贴来看,广州亚运会已远超过4年前的多哈亚运,“那时连600元补贴都没有。”
2007年以来,保龄球慢慢在一些二、三线城市逐步回暖。崔伟红说:“在2004年、2005年最低潮的时候,保龄球都没有死掉,这证明了保龄球是生命力顽强的运动,我相信保龄球未来一定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
●项目简介
保龄球又叫“地滚球”,起源于德国。流行于欧、美、大洋洲和亚洲一些国家。1978年曼谷第八届亚运会保龄球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比赛以抽签决定道次和投球顺序。比赛时,在球道终端放置10个木瓶成三角形,参加比赛者在犯规线后轮流投球撞击木瓶;10轮为一局;经过多局的投球,按击倒的木瓶数计算得分,得分多者为胜。广州亚运保龄球设单人、双人赛、三人赛、五人赛、全能赛、精英赛等男女项目,产生12枚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