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竞赛项目今日全面铺开,在前方采访的老记们也随之进入到高强度的运转之中。在过去的24小时中,本报记者像“打仗”一样在各个赛场间奔波,睡眠时间不到3个小时,而行程将近300公里。
今天凌晨,当记者发完开幕式稿件,走出海心沙新闻中心,赶回距离广州市区近60公里的番禺亚运城媒体村时,已经快凌晨4点。由于今日早上8点半将诞生亚运首金,准备赶往现场采访的我们,将闹钟定在6点50分。
感觉刚刚睡着,闹钟便铃声大作。记者随即起床,赶往前去南沙体育馆的发车点。
又是50多公里的奔波,8点10分,记者抵达南沙体育馆。令人兴奋是,出战武术长拳项目的中国选手袁晓超不负众望,成功“打”落首金,让记者辛苦没有白费。
完成首金的采访后,记者又乘坐班车赶赴了下一个采访点———90公里外的广州奥体中心。
在奥体中心射击馆,记者见证了中国队连续夺金的出色发挥;在奥体中心游泳馆,记者目睹了中国泳将激情扬威的辉煌瞬间。
游泳比赛一结束,记者再度踏上班车,前往天河体育场,因为中国国奥正在那里进行小组最后一轮的生死战。
21时30分,在天河体育场新闻中心,记者终于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启程返回媒体村。
此时,也许是睡眠不足的缘故,再加上近300公里的奔波,记者已经疲惫不堪。待班车抵达媒体村安检口,在志愿者的多次提醒下,睡着的记者才睡眼惺忪地下车。
不过,回想起一天的经历,能够在现场见证多个亚运金牌诞生的辉煌时刻,分享中国选手夺金的喜悦,记者心里顿时也萌生了诸多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