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2010广州亚运会|第16届亚运会 > 亚运其他

亚运后中国体育何去何从 从竞技走向健康是宗旨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陈鹏
2010年12月01日16:01

  对大多数中国城市居民有点实际意义的社区体育场地,人均只占0.006平方米,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毫无悬念,第十六届亚运会成为中国军团摘金夺银的“狂欢”,赛前被看好的优势项目高奏凯歌,新增项目也傲视群雄,继续延续七届亚运会以来的亚洲霸主风范,以至于电视机前的观众已经对金牌数量和夺金镜头彻底“审美疲劳”,而有的人甚至连电视都懒得看了。

  过犹不及,一面是中国军团在亚运会上的强势和霸气,一面却是观众对“大国体育”的散漫和淡然,亚运会的影响力已不复20年前;更为迫切的问题扑面而来:当我们已经不再为金牌犯愁,后奥运时代或亚运会之后,中国体育究竟何去何从?

  中国军团“无悬念强势”

  如果说2010年亚运会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的大练兵,那么这次练兵还是收到一定效果,然而优势项目依旧强势、劣势项目仍然滞后的现状并没有根本改观。

  先看中国泳军。领军人物张琳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整个中国游泳队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38个项目,中国队以24:9的金牌优势再次战胜日本列金牌榜首,有力地捍卫了东道主的荣誉。本届亚运会让人看到了中国泳军的强势反弹,尤其云南选手谢智一飞冲天,竟在男子50米蛙泳大战中力挫日本“蛙王”北岛康介,收获了一枚沉甸甸的亚运金牌。从本届亚运会不难看出,尽管中国泳军距离世界顶尖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但在经历北京奥运会洗礼,世锦赛、亚运会磨砺之后,2012年的伦敦泳池一定会出现几条震惊世界的“中国飞鱼”。

  乒乓球队也顺利包揽全部7枚金牌,这也是自1978年曼谷亚运会以来中国乒乓球队首度大包大揽,再次显示了国乒俾睨天下、无与争锋的强大实力;羽毛球队未能像乒乓球队那样实现垄断,但也抢走7个项目中的5个冠军。中国高手们的表现基本反映了当前国际乒坛、羽坛的真实格局,在可以预见到的较长时间内,中国乒羽还将打遍天下难遇敌手。

  体操也继续强势,14个项目只差男子跳马一项未能夺冠;飞人刘翔复出了,不仅打破纪录还成就了亚运会三冠王霸业;40岁老将张山宝刀不老,再度射落女子双向飞碟团体金牌;当年负气单飞的彭帅也力挫群芳,一举拿下女网单打、团体两个冠军;举重男女队也在实力有所保留的情况下夺走13个级别中的8枚金牌;跳水队延续着历届辉煌,新增项目的龙舟也夺得3金2铜,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体育的巨大魅力

  但众多项目“无悬念强势”的背后依然充满隐忧,中国军团正在遭受“日韩流”的猛烈冲击。如日本征战本届亚运会的体操队只是“二队”,并不代表最高水平;中国体操两年后面对美国、俄罗斯等强敌,是否还有十足把握?举重也让人高兴不起来,虽然拿到足够多的金牌,战绩却是近四届最差的,尤其女举的夺金面已越来越窄;此外,射击手枪项目也完败于对手,击剑项目上男剑杀气不足,就连一向引以为傲的中国女排碰上韩国队也如履薄冰。田径方面,“一哥”刘翔夺冠之后,几乎已没有拿得出手的“优势项目”,在日本、中亚迅速崛起的今天,中国的田径并没有足够底气喊出“亚洲第一”,更不用说两年后必须面对欧美列强的时候了;男女柔道也面临相似窘境,青黄不接之际仅以两金收官,环视亚洲已经难掩“弱旅”本色,成了退步最快的“优势项目”。

  一些劣势项目,如男足继小组赛首战0:3被日本血洗之后,淘汰赛阶段又被韩国3:0击溃,亚洲三流甚至四流底色暴露无遗;女足虽然半决赛惜败日本,但还是未能取得关键性突破——坠落冰点的中国足球再次“证明了自己”,要强势反弹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调整考核体育官员的标准

  亚运会的主旨究竟是什么?是争金夺银还是以赛会友、相互交流?在北京奥运会上独霸全球的中国军团还有必要争抢和捍卫亚洲霸主的地位吗?

  广州的大学生志愿者黄文凤感慨:“中国队拿了这么多金牌,可谁拿了金牌我们全忘了。”与1990年北京亚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全国人民热情高涨、每天守着电视机期待金牌产生的“盛况”大异其趣。金牌的数量不再受人关心,争议、花边和口水反倒甚嚣尘上,韩国台球女选手车侑蓝就被网民奉为“韩版张柏芝”,无论现场比赛照片还是过去的玉照一律遭到网游热炒。

  虽不再关心金牌,但人们对足球这一分量最重项目的关注度却并未减弱。然而男女足的亚运战绩均让球迷大失所望,尤其男足,孙卫率领的国奥队以两个0:3遭日韩横扫,如果国奥能拿下日韩中的任何一支,恐怕比再多的金牌都更让人记忆深刻。

  亚洲有的国家对亚运会的热情似乎也在缩减,本届亚运会上就有一些国家的代表团大幅缩水,亚运会似乎成了“亚”运会,其境况很难以少部分人的意志为转移,一方面是中国这个“巨人”还在不依不饶、一家独大,一方面则是国际单项体育赛事影响力的不断升温,其运作效率、商业模式、宣传力度均已远超地区性综合运动会,因此耗费巨资派出一个庞大的代表团来争夺一个金牌座次,其意义也成了问题。

  有论者提出,应派出业余选手或高校选手征战亚运会,这一观点值得商榷——比如跳水,中国上哪儿找严格意义的业余选手?即便能找到,这些业余选手哪有能力参与洲际大赛?业余选手们平时又哪有机会进入专业体育训练的“体制内”发展提高?但一个基本的常识是,就算排除业余选手,至少可以派出二线、三线后备运动员征战,既可达到练兵目的也能磨炼新人,对未来的大赛未尝不是好事。

  广州亚运会还是让我们遗憾地看到“锦标主义”、“金牌至上”的影子——正如去年的全运会,如果衡量、考核体育官员的政绩观和标准线不作调整,“金牌GDP”势必会长久盘桓不去,“巨人”打“常人”的局面还会在一届又一届的亚运会上循环上演。相比之下,我们反倒没有日本体操队、女排那般洒脱——尽遣二线队伍参加。当女乒决赛中李晓霞和郭跃杀得难解难分、决出一枚“最具戏剧性的亚运金牌”,作为观众的我们却并未感受到足够的戏剧冲击。中国独霸乒坛的时间太久了,“窝里斗”既不新鲜,更不刺激。

  从竞技走向健康

  广州亚运会上,那些本来就有群众基础的乒乓球、羽毛球项目,就算少拿几块金牌老百姓也会玩得不亦乐乎;而那些优势项目,如举重、跳水、体操,金牌再多也没几个爱好者参与,这恰恰反映出提高与普及、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优势项目的投入过大已严重削弱群众体育的合理投入,“面子工程”虽足够漂亮却不能阻止国民体质的持续下滑。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同时,太需要对群众体育予以足够重视,否则亚运会上的金牌数量真会成为对“积贫积弱”的群众体育的莫大讽刺。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各类体育场馆的数量已超过61万个,人均体育场地近1平方米。但这些体育场馆67%是教育部门所有,25%为体委等部门占据,剩下仅8%可供老百姓使用。对大多数中国城市居民有点实际意义的社区体育场地,人均只占0.006平方米,这不能不让人深思。当然,全民健身还涉及设施的投入、民众的意识、家庭的经济水平和时间分配等等重要因素,所有要素都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配合,可中国各地的体育部门是否也该扪心自问:在解决全民健身方面究竟做了哪些努力?出台了哪些举措?比之竞技体育孰重孰轻?

  本届广州亚运会的金牌狂潮已经给中国体育提了个醒:亚运会后何去何从?显然,举国体制下的奥运战略不会轻易改变,2012年的伦敦仍然需要中国健儿的厉兵秣马、捷报频传,奥运精神对于社会各领域的激励作用仍然不可小视,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在广州亚运会之后的后奥运时代切实重视群众体育的发展,关注长期被竞技体育遮蔽的数量庞大的大众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体育的深刻内涵无外乎以赛会友、强身健体、提升国民素质,广州亚运会之后,群众体育这条“瘸腿”和短板应当得到及时的矫正和补齐。在亚健康人群迅猛增加、人民体质不断下降、青少年体育日益贫乏的情况下,体育需要向它原有的民间、草根之意回归——从竞技走向健康,是已经实现竞技体育大国之梦的中国,在新的十字路口应该作出的选择。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鹏

(责任编辑:杜雷)  | 我来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2010亚运奖牌榜全部榜单>>

亚运赛程完全赛程>>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