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会大幕将落。如果说广州将以“空前绝后”的规模被载入亚运史册,那么下届东道主仁川将揭开亚运新的一页。
亚运会“瘦身”已成定局,但该如何“减肥”才不伤元气?亚运会应该发展成亚洲奥运会吗?举办亚运会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亚运会如何才能给东道主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具有自身强大的造血功能?
亚运会的定位:
不是奥运会亚洲版
尽管广州亚运会以项目的大手笔赚足了人气,但在未来瘦身的问题上,绝大多数人没有异议。毕竟大规模的综合性运动会对主办城市存在很大的财政压力,账本上是否出现红字是个现实的问题。争议的焦点在于亚运会是否需要“复制”全部奥运项目。
记者采访过的专家、媒体和体育产业界人士一致认为,奥运会毕竟产生于欧洲,因而大部分设项也带有鲜明的欧洲地域特征和欧洲文化色彩,有些在亚洲开展并不广泛,也不为老百姓喜闻乐见。比如羽毛球等源于欧洲但目前也深受亚洲如东亚、东南亚人民欢迎的项目,不妨重点推出,但一些亚洲水平不高也不普及的项目如马术,应不应该保留还有商榷的余地。
亚运会的容量:
不只是运动会
亚运会不仅是为亚洲地区的运动员搭建起一个竞技交流的平台,也是向世界展示亚洲的体育项目。
亚奥理事会总干事侯赛因·穆沙拉姆说:“亚洲的文化和文明是非常多元和丰富的,亚奥理事会的主要职责就是宣传并且促进这种文化的繁衍。宣传武术、板球、藤球这些具有地域色彩和亚洲文化特点的体育项目,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鲍明晓则认为亚运会的盘子应该更大,应朝着特色化、东方化、节庆化的方向发展,应与亚洲经济、文化崛起相呼应。广州在亚运会期间举行了一系列的文艺交流活动,而鲍明晓表示,还可以考虑在举办亚运会的同时举办体育旅游节、商品展销会、贸易洽谈会、博览会等活动,以赛办节,以赛办展、以赛办会,吸引更多眼球。
“亚运会在发展方向上要与文化、旅游、会展、商贸相融合,这样才可能拓展全球影响力。总之,亚运会的改革不能就体育谈体育,更不能就运动会谈运动会。要有大格局、大视野、大胸怀。”
否则,单纯以竞技为核心,奥运会已经做到极致,任何一个洲际运动会都不太可能达到奥运会的高度。只是简单模仿,也不可能有创新。
亚运会的未来:
亚洲特色而不是“国际标准”
中国体育赛事运作专家、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刘清早认为,从品牌构建的角度出发,亚运会尚需打造一块“金字招牌”。
许多专家认为,亚运会一定要“特立独行”,而不是与“国际接轨”,才能有排他性和不可替代性。而相对于国际上其他大小运动会,亚运会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资源就是亚洲地域特色。失去这一特色,亚运会价值将减半。
鲍明晓称亚运会应强化“亚洲节日、亚洲庆典、亚洲风采”。长期赞助中国体育事业的安踏公司副总裁张涛认为,最有可能投资亚运会的,是有意开发亚洲包括中国市场的商家,利用亚洲市场对国际的吸引力,才是亚运会从国际上“吸金”的关键。拉尔夫表示,从传播价值的角度,亚运设项应考虑收视率,“一些非奥项目其实在亚洲或者亚洲部分地区很受观众欢迎,就应该保留”。
目前亚奥理事会下属还有亚洲室内运动会、沙滩运动会等五大赛事。对那些进入亚运会之后又被挤出来的非奥项目,亚奥理事会为它们谋划的出路是转移到其它赛事。
张涛认为,亚洲的洲际赛事较多,优质资源无法得到集中,从品牌构建和吸引眼球的角度来说,并非利好。他还说,亚运会一方面应有亚洲特色,同时在赛事运营水平、赛事管理的规范化、市场开发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等方面,应该向奥运会进行更多学习与借鉴,才有可能使得亚运会有更高的关注度。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