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广州亚运会赛场上最不为人了解的项目之一。它的神秘,可以位列板球、藤球之上,但其实,它已经是第六次出现在亚运会的赛场上,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起,它就是正式的比赛项目。它,就是卡巴迪。
在中国所有介绍卡巴迪的资料里,都把它称做印度版的“老鹰抓小鸡”。但昨天记者到赛场实际观察、了解后发现,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如果用“虎入狼群”来形容,可能更恰当一些。老虎不但要抓到狼,而且要想办法安全离开。而狼们,则要想方设法把老虎留下来。
其实并非“抓小鸡”
很多体育项目,都能从生活中找出来原型。
比如说高尔夫,是牧羊人打石头玩演变的。现代五项,骑马、打枪、游泳,那是军人们的工作。而摔跤、拳击、游泳,更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卡巴迪的起源,应该同样如此。
看过卡巴迪的比赛,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虎入狼群”,或者是原始人手无寸铁地在狩猎,众多猎手,捕捉一只野兽。卡巴迪的规则很简单,简而述之,就是在一个羽毛球场大小的两个半场里,各有两队,每队6人,进攻方派一个人“深入狼穴”,只要摸到对方,并且成功地返回到自己的半场,就能加一分,反之,则被“吃掉”出局。而防守的一方,就是想办法把这个人抓住。
进攻方可以使用拍打、踢、扫、爬滚、翻越等动作,防守方则可以手脚并用,抱、拉、抬、摔,甚至是各种擒拿动作。卡巴迪不管攻防,都有主动性,想想看,这与“老鹰抓小鸡”是不是有着极大的差别。
不仅身体壮还要肺活量
或许你要问:这有什么技术含量?几个大男人在场子里抓来抓去,有什么意思?
看过之后,你会发现,卡巴迪绝对是对人的智慧、勇气、敏捷、力量,包括肺活量的锻炼。和肺活量有什么关系?又不是潜水。卡巴迪第一强队印度的领队辛格告诉记者:“进攻一方的人,必须一直喊着‘卡巴迪’,不能歇气,如果憋得受不了了,那就要回到本方,结束一次进攻。”所以,憋气时间的长短,其实就是进攻时间的长短,如果一方领先,而又憋气时间长,那么就可以占据更多的主动。“我可以一直不停地喊上两分钟卡巴迪”。辛格不无自豪地说。
卡巴迪流行于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地。辛格说,卡巴迪深受印度人的喜爱,印度在卡巴迪界堪称“领袖”,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他们连拿了五届冠军,优势无人撼动。
攻得要巧妙守得要沉稳
场上的进攻队员,不但要憋着气“拍人”,还得想着如何退回自己的半场,毕竟不能“打狼不成,反被狼吃”。所以,每一名进攻队员既要大胆进攻,又不能太孤军深入,既要观察眼前,又要防范身后和左右,可谓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如果说进攻一方是“虎入狼群”的孤胆英雄,那么防守方就是智谋多端,沉稳冷静的“猎人”。
“猎人”们两人一组手拉手,六个人想办法做成一个“包围圈”。这六个人中,有分工有合作。中间的人负责“挑逗”,吸引注意力,两翼的则渐渐“合围”。如果攻方改变方向进攻侧翼,那么防守的阵型也要相应变化,同时还有人在一旁大声叫喊,佯装进攻,以分散攻方注意力。一旦形成机会,防守方一拥而上,抱腿、搂腰,将攻方摁倒在地,捕获成功。
中国也要卡巴迪?
据悉,在本届亚运会结束后,亚洲卡巴迪联合会将培训30名卡巴迪教练和技术官员,在中国宣传和推广这项运动。
“中国队一定会参加未来的亚运会卡巴迪比赛。”亚运会卡巴迪项目的技术代表普拉赛德说,“中国队只要能够选拔一些身体素质好的选手,稍加训练,就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首先这是一个游戏,它所起到的锻炼身体和教育作用是第一位的,”现场的一位观众说,“卡巴迪容易学,也培养孩子们的勇敢、团结的精神,是个好活动。”不过他也对卡巴迪的开展不抱太大希望,“中国体育太功利,太金牌主义,要都是这样想,发展的空间就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