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运赛场,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卡巴迪,那你就OUT了。虽然卡巴迪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亚运会上唯一没有参加的项目,但正因为这是唯一缺席的项目,所以更增加了外界对卡巴迪的好奇和关注。昨天是本届亚运会卡巴迪的首个比赛日,一大早本报记者便赶到了南沙体育馆。在那里,记者第一次近距离目睹了这种被中国人形容为“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源于抵御外敌
为什么中国人习惯把卡巴迪称之为“老鹰捉小鸡”?其实凡是到现场看过这项运动的中国人都会有相同的感受。“看场上运动员之间的互相跑位与保护,的确很容易让人想起小时候我们经常玩的老鹰捉小鸡游戏,进攻队员就是老鹰,那7名防守队员就是小鸡。”一旁负责仲裁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不过,这可不仅仅是老鹰的地盘,小鸡也有反攻的机会,如果老鹰没有及时退回自己的场地而被小鸡抓住,那他也得出局。所以在卡巴迪的赛场,小鸡也可以捉老鹰。”
和很多非奥项目的始祖一样,卡巴迪最初也并不是单纯的游戏,而是为了抵御外敌。“卡巴迪是一项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古老运动。发明之初更多用于打仗前训练战士的战斗能力。战士们在以少打多的时候,怎样击倒对手、怎样保护自己,这些在卡巴迪游戏里都有体现。”印度代表团团长乔塔拉一边看比赛一边向记者普及着有关卡巴迪的知识。
肺活量大最重要
与一般的竞技体育不同,卡巴迪并没有太多绝妙的战略,它只需在平坦的场地上进行、不需任何器械,中线两端各坐一人或堆以衣服为标志。不过,卡巴迪对运动员的敏捷性、肌肉协调性和快速反射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特别是对运动员的肺活量要求更高。
由一个士兵的训练逐渐演变成一项运动,并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首次成为一个正式体育项目,卡巴迪历经了多次的演变,但是唯有一个规则始终就没有变过。“就是憋气了。”乔塔拉告诉记者,“卡巴迪这项运动源自4000年前的印度北部,原来只盛行于旁遮普邦一带,卡巴迪就是旁遮普语‘闭气’的意思。”
乔塔拉对记者说:“在比赛过程中口里高喊‘卡巴迪’,这并不是单纯为了给自己加油打气。卡巴迪在比赛规则中规定,进攻队员只要一起步,就必须连续不断大声地呼喊‘卡巴迪’,稍有停顿或者含糊就要被罚分并罚出场。”停断片刻,乔塔拉又接着说道:“必须一口气喊下来,如果中间换气,也要被淘汰出局的。”
一项比赛为何要在中间加上这么一个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规定呢?乔塔拉笑着答道:“因为卡巴迪最初就是锻炼战士们闭气的能力,让他们在闭气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地作战。后来,当卡巴迪演变成一项运动时,这个传统也一直被保留下来。”
体操运动员适合卡巴迪
据记者了解,早在20年前卡巴迪第一次进入到亚运赛场上时,中国队曾组建了一支学生军来参加卡巴迪的比赛,此后就再也没有在卡巴迪赛场上看到中国队的身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副主任公冶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卡巴迪在中国还不太为人所知。主要问题是没有老师,没有教练,不了解其文化,也不熟悉其游戏规则。”可以说,卡巴迪在中国还处于扫盲状态。
不过,对于东道主中国无缘卡巴迪比赛,乔塔拉则显得很遗憾:“其实只要中国老百姓了解了卡巴迪,我相信这个运动肯定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因为玩卡巴迪不需要什么花费或昂贵的器材,可以直接在草地或沙地上玩。”
在被记者问到什么样的人适合参与卡巴迪这项运动时,乔塔拉说:“卡巴迪的技巧性不算太强,到你们体操队挑一些好的苗子来培训一下,肯定能出好的成绩。在印度,教练们选材的时候,通常会找一些爆发力好、手长脚长的年轻人。”
“臂展长、速度快、肺活量大才能赢下卡巴迪,你们只要愿意接受这个项目,我想中国队很快就能达到较高水平。如果需要,我愿意派印度的教练来支援你们。”乔塔拉笑着承诺道。
【相关链接】
啥是卡巴迪
印度队是卡巴迪梦之队,昨天在该项目首日比赛的场外,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印度代表团团长乔塔拉。谈起卡巴迪,乔塔拉的眼睛里透着骄傲和自豪:“再没有比卡巴迪更容易被接受的运动了,队员在运动进行中不需要任何的精密设备。”在向记者介绍玩法时,乔塔拉更是一脸的兴奋:“场上的两支队伍分别派7名运动员上场,进攻的一方派出一名队员到对方的半场进攻。队员不断变换着奔跑速度和方向,试图触摸到对方的身体。如果触及对方某一名防守队员,并顺利回到自己的半场就能得一分,而对方被触及的球员被罚出场。”言罢,乔塔拉做出一副准备参赛的模样,“比赛时,运动员连续高喊‘卡巴迪,卡巴迪’。”
那么如何认定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呢?“防守方7名队员,手拉着手防备与其接触的同时,寻找一举将对手抓住的机会;进攻者的任务则是尽量多地碰到对方队员身体,然后安全返回,但是被抓住就输了。最终谁得分最多,谁就赢得比赛。”乔塔拉这样解释道。
本组稿件由本报特派记者 赵姝电自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