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依俊秀的白云山,西邻静谧的麓湖,假山、流水、亭阁和翠竹勾勒出浓重的岭南园林风格,这里就是被誉为“最具诗意的亚运赛馆”——广州棋院。广州亚运会开赛以来,随着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和围棋比赛的相继进行,这个依山傍水的场馆一直是亚洲棋迷的关注焦点。
今天上午,本届亚运会棋类比赛中最具创意的项目——围棋男女混双比赛在广州棋院揭幕,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9对棋手参加了角逐。看着比赛大厅里络绎不绝的媒体记者,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思明备感欣慰:“亚运会棋类比赛能够吸引如此众多的媒体关注,说明棋类项目在亚洲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棋类项目能否真正在亚运会上“棋”开得胜,从目前来看还是一个未知数。
亚运会棋类比赛引人注目
众所周知,在目前的奥运会中,棋类项目榜上无名。在亚运会的历史上,虽然从创办至今一直有非奥项目的存在,但棋类项目在亚运会中却是不折不扣的“小字辈”——2006年多哈亚运会,国际象棋成为首个进入亚运会正式比赛的棋类项目;今年的广州亚运会,中国象棋和围棋又成功“入围”,成为新的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亚运会历史上首次实现“三棋全会”,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广州亚运会棋类比赛共设有9枚金牌。其中,国际象棋设男女团体以及男女个人4枚金牌;中国象棋设男女个人2枚金牌;围棋共设男女团体及混双3枚金牌。从报名情况看,国际象棋报名人数最多,约为170人;中国象棋和围棋各有数十人。
在已经结束的比赛中,中国棋手一共收获了3枚金牌。其中,年仅16岁的侯逸凡以8胜1和积8.5分的绝对优势,获得国际象棋女子个人赛冠军,为中国国际象棋实现了亚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另两名中国棋手洪智和唐丹则包揽了中国象棋男女个人赛的冠军。
对于本届亚运会棋类比赛的情况,广州棋院院长、亚运会棋类比赛团队运行秘书长容坚行表示,围棋等项目进入亚运会,对于棋类项目的发展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
棋类项目“留守”亚运难度大
虽然正在进行的亚运会棋类比赛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首次出现在亚运会赛场上的“三棋全会”,也极有可能是最后一次。
根据亚奥理事会的最新决议,自2014年韩国仁川亚运会开始,将实行新的“28+7”设项方式,即28个奥运项目为亚运会常设项目,其余7个非奥项目为每届亚运会都可以进行调整的临时项目,亚运会的规模今后将被限制在35个比赛项目内。在本届亚运会的最后关头才“惊险”入围的中国象棋和围棋等棋类项目,很有可能成为亚运会“瘦身”计划的第一批对象。
对此,刘思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讳言:“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象棋和围棋要想进入下一届亚运会的难度的确非常大。就连国际象棋这样普及程度较好的棋类项目的入围难度也不小。”
据悉,亚奥理事会原计划于本月13日在广州举行的全体大会上确定下一届亚运会的设项,但最终决定推迟到下个月在阿曼马斯喀特举行执委会时再作探讨。目前,韩国仁川亚组委已经提出了一份初步的设项方案,其中的7个非奥项目分别是棒球、保龄球、卡巴迪、藤球、垒球、壁球和武术。而亚奥理事会则希望给板球和空手道预留两个非奥项目的名额。
据记者了解,目前亚奥理事会已基本确定板球和空手道将进入仁川亚运会。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法赫德·萨巴赫亲王于15日证实:“板球和空手道肯定会出现在2014年亚运会上。其余5个非奥项目的归属仍待确定。”这样一来,棋类项目要想继续“留守”亚运会,无疑难上加难。
重返亚运亟待加强普及
对于棋类项目在亚运会中的不明前景,包括刘思明在内的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要想推动棋类项目的发展,特别是通过亚运会等大型赛事来提高棋类项目的影响力,首先需要解决好棋类项目的推广和普及问题。
据介绍,目前在亚洲范围内,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和围棋三大棋的发展并不均衡。“总体来看,国际象棋的普及范围最广,在东亚、西亚、中亚及南亚都有大量的参与者和爱好者。而围棋和中国象棋则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普及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刘思明表示。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象棋也是三大棋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棋类项目。据悉,目前国际象棋在全世界的会员协会达到了160多个,而围棋仅有70多个,中国象棋更是只有十几个。
据记者了解,为了进一步推广棋类项目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中国棋院已着手制定一系列具体措施,如向其他国家派遣围棋和中国象棋教练、开办学校、代培优秀棋手等。
“只要我们能脚踏实地,不断做好项目普及和推广工作,我想棋类项目仍然有可能出现在亚运会的赛场上”,刘思明表示。
(本报广州11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