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11月19日体育专电(记者吴涛)双重外套、紧捂的双手、毛绒衣服、围巾……在平均温度仍有23度,正是温暖宜人时节的广州,亚运会保龄球馆中却有人如临寒冬般“严阵以待”,这是为什么?
记者就此采访了亚运会组委会天河保龄球馆保障团队竞赛部主任王嘉鑫。王嘉鑫告诉记者,保龄球馆温度之所以会这么低,是出于比赛的技术需要。
王嘉鑫说,根据有关技术要求,保龄球馆的场馆温度必须保持在18℃至22℃之间,因为场馆有人活动,空调控制的温度往往会更低,大多在摄氏17度左右。在这种温度下,不打球的人会觉得很冷,但比赛中的球员不会感觉太冷。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起彼伏的加油声烘托出比赛现场的火热氛围,但比赛的火热却难掩球馆的寒意。大多数在现场的人都一改在室外时的短袖服装,穿上了外套,有的人甚至穿了两件外套,还戴上了围巾。更有甚者,连毛绒衣服都穿上了。
人声鼎沸的二楼比赛现场尚且如此冷,人员活动较少、位于一楼新闻工作间更是“此处不胜寒”,一名坐在服务台的志愿者因为少走动,受冻不住,跑进休息间舀了一件较厚的外套,盖在自己的腿上御寒。
王嘉鑫解释说,保龄球馆温度之所以要求这么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保龄球的球道上面需要下油,如果温度太高,油会化得很快,油型无法保持。球员打出的保龄球也会带走球道上的很多油,对保龄球和球道都会产生损伤,对球员的成绩也不利。二是保龄球手打球时,需要将手指插入球洞中,因比赛紧张,球员血液循环会加快,如果温度太高,球员的手指会膨胀,影响球员打球。(完)2010/11/19 19:44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