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龄球女子双人赛摘铜创亚运历史最好成绩早报记者独家揭秘“最穷国家队”训练生活现状
没有工资每月只能拿600元补助外出比赛队员经常打地铺睡觉没赞助商比赛服找人印LOGO
他们在价值30万元一条的球道上打球,每月却只能拿到600元的补助;他们顶着中国保龄球国家队的名号,出国比赛晚上睡觉只能打地铺……这就是被网友称为“最穷国家队”的中国保龄球队。昨日下午,亚运会保龄球赛在天河体育中心保龄球馆举行,张玉红和杨穗玲获得女子双人赛铜牌,创造了中国保龄球在亚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经费太少
秀水买25元廉价T恤
据记者了解,中国保龄球队每年的经费拨款不到200万元,只相当于其他奥运项目队的零头。每次出国比赛时,国际航班每超重1公斤就要多收30多美元,为了省托运费,中国保龄球队每个队员最多只能带2颗球,或者女队员一人一颗把球抱上飞机。“因为国际航班超重行李收费特别贵,有时我们在包里放一颗,怀里抱一颗。”昨日刚夺取保龄球女子双人赛铜牌的杨穗玲对记者表示。相反,韩国运动员一人带8到12颗球,有的时候因为球比较多则直接整箱托运,让中国队的队员们羡慕不已。那些财大气粗的保龄球队经常打过一二场的球就丢在球馆不要了,中国队员在赛后把这些被抛弃的球偷偷捡回来,重新磨光打眼,继续当新球用。
由于缺少媒体的关注,保龄球队没有任何赞助商,为了统一训练服装,队员只能去北京秀水街淘一些物美价廉的衣服,尽管只是些25元一件的T恤,但球员们却已经非常满足,“反正也是纯棉的,穿着很舒服了。”杨穗玲表示,有时候他们也会跑到北京动物园附近服装市场买回来便宜衬衫,然后找人印上中国队的LOGO,“虽然不免寒酸,但好歹是新的,出国比赛不至于太丢人。”
义务出战
川大学子休学一年
鲜为人知的是,中国保龄球队的球员几乎全是“义务”出战,他们要为参加亚运会而辞职或休学,以保证训练和比赛时间。因此,中国保龄球队还被记者们戏称为“最业余国家队”———球员不是职业也不是专业队的,保龄球只是他们的业余爱好。
24岁的男队员张轶佳戴着眼镜,他是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生,为了参加亚运会集训和比赛,不得不休学1年,“队里还有一位公司经理,为参加亚运会把生意都耽误了。”张轶佳说。队中最大的球员——49岁的米忠礼,是吉林一家糖酒公司的职员,进国家队后竟辞了工作自费去韩国学球,为此妻子与他离婚。
参加亚运会的中国其他项目的国家队都有教练组、队医、按摩师,但保龄球队只有一位主教练,他要承担起所有的职责。广州亚运会后,保龄球队也将正式解散,这些曾为国家荣誉而战的队员将自谋出路,不可能向其他项目运动员那样通过参加亚运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没钱庆功
领队赛后哽咽落泪
“这枚奖牌是整个保龄球队的。”赛后,中国保龄球队领队崔伟红含泪表示虽然铜牌已经是历史性突破,但是队内没有任何庆祝计划,一是因为赛前一直专注于备战,没想过庆祝的事;二是球队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搞任何方式的庆祝活动。
崔伟红在接受采访时几度哽咽落泪:“球队每年的经费不到200万元,每次外出比赛,我们都是三四人住一个标间,教练都和队员拼房,大家甚至经常一起打地铺睡,每天多吃点酒店的免费早餐,午饭忍着不吃,晚上集体吃大排档。”崔伟红说,“我们这支队伍全是业余选手,国家队没有工资,只有训练补助,一个月600元,但他们都说,只要有球打就行了,其他我们 不 在 乎……”“太艰辛了!集训的途中好多次我想放弃,但队员们使我坚持了下来,不管怎么样,这3年我们坚持过来了。”崔伟红告诉记者,保龄球备战亚运用了3年多时间,乍一听似乎挺长,其实要培养出一个成熟的保龄球运动员,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2000年前,保龄球火遍大江南北,但2004年之后,保龄球陷入低谷。保龄球是否会渐渐消亡?崔伟红反对,“我相信保龄球是有顽强生命力的,未来保龄球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春天’。”
早报特派记者何鹏楠摄影李国东广州报道
另类比较>>>
一位现役国脚的年薪可以养3支保龄球队
保龄球国家队成员每月只拿600元的补贴,在如今物价飞涨的今天,600元是个什么概念?我们先看看100元能够买到些什么东西:一袋50斤装的面粉、一箱特伦苏牛奶、11斤猪排骨、30斤大米……把这些数字乘以6,就是保龄球国手一个月训练所能得到的回报。
在本届亚运会上惨败的国奥球员一天的补助是100元,如果集训一个月光补贴就有3000元,是保龄球运动员的5倍。更让人惊讶的是,今年转会到某南方球队的国脚级球员,一年的税后年薪为400万元。加上出场费以及赢球奖金,一年净收入在600万左右——是中国保龄球队3年的全部开销。
网友反应>>>
如果事实是真的话,确实不可思议!
这样的选才组队法,才是中国体育的未来模式!
很想问一句我们的国足们:你们的面子往哪里搁?
待遇好就能代表成绩好吗?中国足球就是被待遇“惯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