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2010广州亚运会|第16届亚运会 > 亚运评论 > 亚运媒体评论

深圳特区报:志愿是一种文化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2010年11月28日09:23

  在闭幕前的亚运会礼仪志愿者新闻发布会上,颁奖仪式团队副主任吴朝钢用有些辛酸地口吻说道:“亚运赛场上,颁奖礼仪志愿者们以靓丽的形象和亲切的微笑赢得了众多的关注与赞赏,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道美丽的风景线背后的故事。很多颁奖礼仪志愿者们往往需要清晨出发、深夜才能回到驻地休息。而一些参赛运动员较多的团体项目,颁奖礼仪志愿者有时在艳阳下一站就是半个多小时,但从来没有人喊累叫苦。”

  6万名赛会志愿者,50万名城市志愿者,可以说,志愿者同样是亚运会最重要的参与者。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志愿者,亚运会的运转将会何等阻滞。在赛会期间,志愿者周到的服务、温馨的微笑已经成为亚运会的一道风景线。而记者通过对亚组委的采访和日常与志愿者的接触中了解到,志愿者这一概念将并不仅仅停留在亚运会期间,广州市更希望通过亚运会在整座城市推广志愿文化。

  从别具创新的“志愿彩”、“志愿礼”,到播放志愿电影,通过影像的传播,更具体地将志愿服务的氛围如春雨润物一般洒向每一个广州市民的心田,将志愿服务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的各项活动的推广,都在潜移默化地营造着广州城一种互帮互助、全民志愿的城市氛围和富有爱心的广州市民气质。

  “人人都是东道主,个个都是志愿者”,这不仅仅是形式,更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合作的促进因素。“好的城市生活,就是需要每一个人有需要的时候都能够获得他人帮助,每一个人有时间精力的时候可以帮助他人。”谭建光教授是这样理解城市志愿文化的,他同时也是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他认为,借助亚运会举办的契机,让“志愿者”成为令人倾慕的时尚,每一个人在追求自己生活幸福的同时,也能帮助他人幸福和睦,都在付出中获得自己的快乐。

  亚运会的结束并不代表亚运志愿服务的结束。志愿彩、志愿礼、志愿歌……一系列代表亚运志愿文化的产品将成为后亚运时代的一种标识符号;志愿广场、志愿博物馆、志愿林等物化因素,将使人们在观赏的同时,深化自己的志愿服务意识和情感。

  广州亚运志愿服务,除了提倡奉献、爱心之外,更凸显了青春、活力、时尚的气息,使志愿服务覆盖面更广,更加现代化,跟紧时代的步伐。这些理念可以说与大运会的赛会理念以及深圳的城市特性不谋而合,也让人们对于深圳的大运志愿服务充满期待。而如何借鉴亚运志愿服务的经验,在大运会结束后继续深化志愿文化,将是广州留给大运的一大考题。

  (深圳特区报广州11月27日电)

  

(责任编辑:王涛)  | 我来纠错

转发到微博

已转发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2010亚运奖牌榜全部榜单>>

亚运赛程完全赛程>>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