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中国的龙舟比赛首次出现在亚运赛场上,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中国借东道主之利为自己新建的一个金牌仓库,事实却并非如此。本届亚运会龙舟比赛到今天全部结束,印尼与中国各获3枚金牌,算是平分秋色,但要从总成绩看,最大的赢家还是印尼队。实际上,龙舟能成为本届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主导力量也是一些东南亚国家而非中国。
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表现形式,使得龙舟目前在世界范围的发展状况可能远远超出中国人的想象,国际龙舟协会秘书长胡建国今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龙舟在全世界的推广经验在于坚持自身鲜明的文化特色。也正因为如此,当有人建议龙舟申请进入奥运会时,国际龙舟协会并没有表现出积极态度。胡建国表示,对龙舟运动来说,进奥运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某些运动项目为了进奥运而做出了一些改变或调整,龙舟如果为此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肯定是得不偿失。相比之下,可能“申遗”更适合龙舟。
本届亚运会为期3天的龙舟比赛到今天中午全部结束,很多人在赛前可能都认为中国队必定在金牌和奖牌上大包大揽,而实际上印尼队的整体优势更加明显。除此以外,缅甸、泰国、新加坡、越南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龙舟运动也都显示出较高的水平,龙舟在那些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程度远比人们想象的高。
亚洲龙舟联合会副主席、菲律宾奥委会委员本杰明·拉莫斯今天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散居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把龙舟运动传遍了世界,历史上,因为华人迁徙到东南亚国家最多,因此,东南亚国家龙舟运动之盛行绝不亚于中国的南方地区。”
拉莫斯认为,中国的龙舟运动能在东南亚国家扎根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东南亚国家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十分适合龙舟运动的开展,适宜的气候和密布的河网为常年开展龙舟运动提供了条件;二是划龙舟的传统,已经随农耕时令和端午节等一起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划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传统文化。”
这种文化特征也曾给龙舟运动带来一些麻烦。拉莫斯说,因为龙舟更像是一种民间习俗活动而非体育运动,在1992年国际龙舟协会成立之前,亚奥理事会之类的体育组织并不承认龙舟是体育运动,亚运会等世界综合性运动会也就因此不接纳龙舟作为比赛项目。
但同样因为龙舟具备深厚文化底蕴而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有着巨大影响力,随着国际龙舟协会在1992年成立,亚奥理事会已不能漠视龙舟的存在,本届广州亚运会,就是在中国和众多东南亚国家的倡议下,龙舟才进入了亚运会赛场。
“真正打动亚奥理事会的还是龙舟独特的文化魅力。”拉莫斯表示,“实际上,在中国和东南亚以外的其他国家,龙舟的推广、发展也非常快,这和它的文化魅力有关。”
近几年,在英国的泰晤士河和德国的莱茵河上,定期举办的龙舟大赛吸引了大批欧洲观众,不少人也因此开始参与龙舟运动。胡建国表示:“欧洲人的传统水上项目是赛艇和划艇,他们在看到龙舟运动的喜庆、热闹场面后,也觉得很有兴趣,至于龙舟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如画龙点睛、擂鼓喊号子、祭祀屈原等,欧洲人虽然不一定能理解,但也觉得这要比纯粹的体育运动赛艇和划艇更有内涵。现在,欧洲和北美的主要国家都建立了龙舟协会,参与龙舟运动的不仅有华人,还有不少金发碧眼的欧洲人。”
地缘的便利和中华文化的辐射,使得亚太地区一些原本没有龙舟传统的国家也开始青睐这项活动,东亚的日本、韩国,南亚的印度,西亚的伊朗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目前都在积极开展龙舟运动,韩国龙舟协会秘书长今天向记者介绍:“龙舟运动这几年在韩国蓬勃开展,在下届仁川亚运会上,韩国将力争保留龙舟项目。”
龙舟走向世界刚刚起步,但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已经进入了准职业化时代。此次代表中国参赛的是男女队员主要来自广东佛山和肇庆,队员们虽然是农民身份,但据队员纪平和今天向记者介绍,“他们其实也在佛山和肇庆的龙舟俱乐部效力,俱乐部有赞助商,大赛时也有政府资助,可能组织形式上不如职业俱乐部规范,但队员们每年参加的大赛也有几十场,训练水平和参赛次数肯定要比过去作为纯业余运动员时提高了很多。”
在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也出现了准职业龙舟运动员,据拉莫斯介绍,“由于龙舟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很大,人们对龙舟队的成绩期待也越来越高,政府或企业资助业余龙舟选手并使其逐渐成为职业选手,已是常见的做法。此次参赛的印尼队,队员都来自海军陆战队,在政府的特许和支持下,他们平时在龙舟上的训练已经超过了军事训练,这些队员可以被看做是准职业运动员了。”
首次登陆亚运会,对进一步扩大龙舟的影响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国际龙舟协会也看到,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只是运动项目进行自我推广的一个平台,利用好这个平台的前提,是保持自身独有的文化魅力。胡建国表示,龙舟从诞生到今天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是龙舟区别于其他水上项目最重要的特征,“我们在申奥这个问题上持谨慎态度,也是看到申奥有可能改变龙舟运动的本色,如果是这样,我们宁可不进入奥运会。”
本报广州11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