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界的一对好兄弟丁俊晖(右)与梁文博夺冠后喜不自禁 张龙
亚运会,如果不是围着金牌转,那大多是围着明星转的。
世界级的明星,尤甚。
扳着手指算,丁俊晖算是一个。
斯诺克男团卫冕,靠丁俊晖一个人卖票。在“一起吃饭,一起训练,一起睡觉”的队友梁文博和田鹏飞发挥失常的情况下,他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最终帮助中国队3比1战胜印度队成功卫冕。
小小的混合采访区,被挤得满满的。没有经验的记者待到比赛结束才下看台,已找不到立足之地。“你们出去,出去,这里是电视记者的采访区。”工作人员先是扯着嗓子,之后更是推搡起来,试图将文字记者从电视、广播采访区域赶出去。都为了工作,却不免产生摩擦。谁都有些闹情绪。“丁俊晖来了——”关注点全扑向了一个人。
小晖皱起了眉头,几十名记者,几十杆“大炮”,争先恐后。而他,在陌生的人群中,一直都有些不自在。“广东算是梁文博的主场,可能他有些紧张吧。赢了,赢了就好。”
关于丁俊晖一心报效祖国的报道铺天盖地起来。作为举国体制之外的“个体户”,他即便拒绝参加亚运会也不至于引人非议。“需要我来,我就来了。”丁俊晖很安静地在亚运村里作息,为的就是要保持状态赶回英国继续排名赛。“坐飞机,倒时差,都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但无论是半决赛的泰国对手,还是决赛中的印度人,水平与丁俊晖差了岂止一个档次,场场都是教学赛。舟车劳顿参加亚运会,提升自身水平是绝谈不上的。
丁俊晖离开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也散开去。耿耿于怀的记者瞥了工作人员一眼,“没有丁俊晖,请我来,都不会来。”是的,斯诺克因为一个丁俊晖,在中国火了起来。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斯诺克要在中国持续火红,绝不能只靠一个丁俊晖。
特派记者 华心怡(本报广州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