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熊猫盼盼到乐羊羊,从振奋人心的《亚洲雄风》到中英文结合的《重逢》,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在这足以令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长大成人的20年时间里,这个国家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1月12日,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的圣火就会熊熊燃起,众人的目光都将聚焦到颇像一艘豪华游轮一样美丽磅礴的海心沙岛之上。在经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刚刚闭幕的上海世界博览会之后,作为近几年在中国举办的又一次大型体育文化盛会,这一次,广州将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每个人都在拭目以待,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关心的亚运会,而且,在20年后的今天,这份关心与关注早已从赛场内延展到场外。
有人关心在本届亚运会的开幕式上,又将有怎样的中国式文化内涵传递给世界。有人关心在这次盛会中,中国的奖牌数量又将有着怎样的突破。也有人关心借着亚运会的大好时机,自己是否能实现一次完美的广州之旅,亲身感受花城的魅力。毕竟,五羊名城推出的“亚运旅游大礼包”还是相当诱人的。
当然,还有人关心亚运会所能带来的附加价值。这其中有销售亚运会纪念品的商贩,也有亚运会的各种赞助商。据统计,无论是赞助商数量还是赞助金额,广州亚运会都已经创下了历届亚运会之最,赞助金额甚至是上一届多哈亚运会的5倍。具有忧患意识或长远计划的人甚至可能已经开始筹划着后亚运时代的商业经营。
每个关心亚运会的人心中都在盘算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恰恰证明了这20年来的变化。从“亚运价值”被发现、被挖掘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把握时机,学会了展示自己,更学会了整合与营销。
所以,在广州亚运会上,“赢家”绝不会仅仅是运动员而已,因为在赛场之外,文化牌与经济账已经成了亚运会的两个最新指标。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