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开始前,王治郅便时常强调着: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转眼间,这个时刻来临了。与韩国队的男篮决赛,将是他有生之年最后一场以球员身份参加的亚运会比赛。
王仕鹏说,朱芳雨说,丁俊晖也说,“不让大郅在广州亚运会上留下遗憾”。可是最近两场淘汰赛,形势完全倒转,恰恰是王治郅延续着中国男篮重夺亚洲冠军的希望。如果不是他在进攻端的神勇发挥,难保中国男篮不会在多哈亚运会上亚军卡塔尔面前失了前蹄;如果不是他的居中策应,难保中国男篮不会在亚锦赛之后第二次倒在伊朗队面前。
在没有姚明和易建联的中国队,无论年纪多大,出场时间多长,王治郅都是这支队伍战术和精神上的唯一领袖,球场上唯一的队长。不足15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大郅带着球队连打两场硬仗,出场时间全部在23分钟以上。激烈的身体对抗,猛烈的肌肉碰撞,无论他多么以灵活见长,33岁的身体也很难吃得消。
打完伊朗,王治郅说,他累了。可中国男篮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让他坚持打下去。邓华德知道王治郅对于这支中国男篮意味着什么,也一定知道最后这场比赛对王治郅意味着什么。他会鼓励所有人为大郅分忧,也会鞭策所有人为大郅拿下这块金牌。但他更应该知道,在小组赛中故意示弱的韩国人,对中国男篮的前途和自己的执教生涯意味着什么。
这是大郅的最后一场球,最后一班岗。对中国男篮也是一样。去年亚锦赛决赛,中国男篮便在夺冠压力下骤然崩盘。而今夺冠压力、金牌荣耀、战友深情交织缠绕下,中国男篮背负的压力远比一年前更大。中国男篮固然不想让大郅留下遗憾,但更不能把压力转移到大郅身上。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大郅的遗憾还是小事,中国篮球的未来,才是真正的灾难。
○ 本报体育评论员 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