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2010广州亚运会|第16届亚运会 > 广州亚运会田径 > 田径动态

赛场难觅“体教结合”成果 昔日眼镜飞人哪去了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2010年11月24日09:30

   本报记者 张玮

  编者按:广州亚运会渐近尾声。作为亚运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它留下的很多美好回忆值得珍藏,留下的一些话题也值得我们咀嚼思考。诸如,亚运会要不要瘦身又如何瘦身?中国要不要派业余选手参加亚运会?如何看待三大球屡屡出现的“历史最差”?“体教结合”还要不要?等等。本报记者将逐一进行探讨。

  “咦?我们跑100米最有名的不是那个‘眼镜侠’吗?他人呢?”昨晚,当名不见经传的劳义摘得中国男子100米亚运会首金之后,看台上的一位观众这样问他的同伴。他或许不知道,本已决定要在广州亚运会后退役的“眼镜侠”胡凯,在之前的选拔赛上只跑出了10秒87的成绩,连参加亚运的资格都没有获得。

  清华大学研究生胡凯的销声匿迹,使得我们再度关注那一个老话题:体教结合。

  困局:学业和训练的冲突

  胡凯为什么无法入选?据他的身边人介绍,胡凯一直不想眈误学业,尽管他在亚运会选拔赛前曾中断了学业专心备战,但毕竟和专业队队员一直埋头训练不能比,最终惨遭淘汰。

  学业和训练之间的冲突,一直是困扰“中国式”体教结合的最大问题。以上海田径队为例,刘翔的师弟谢文骏现在是同济大学的学生,他每周都会抽出两到三天到同济大学上课。但这样的“体教结合”只能到谢文骏这一层面的运动员为止,再往上到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级别,比如刘翔,每天花在训练和康复上的时间要成倍增长,要保证世界级的水平,就只能把学业丢在一边。

  不少人说,中国运动员的“大学生”头衔是挂名的,确实不假,但这也是学业和训练冲突逼迫下的产物。

  借鉴:日本和美国的经验

  学业和训练无法两全,这样的困局难道无解?倒也未必,日本和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亚运会代表团中,绝大部分运动员都是正宗的大学生。日本共同社记者户部丈嗣说:“在日本,一些大学生如果成绩不好,甚至不可以参加体育比赛,他们都必须修满毕业所需的学分,奥运冠军也不例外。”记者了解到,日本运动员的大学生身份之所以“正宗”,一是因为他们的大学坚持原则,二是因为日本的大学毕业期限长达8年 (大多数中国大学毕业年限为6年),运动员只需要每年修到普通学生的一半学分,压力相对轻很多。

  在美国,运动员普遍是名副其实的大学生。菲尔普斯是密歇根大学科班毕业,NBA名将邓肯是心理学硕士。美国大学严格规定学生运动员每周的训练时间以保证学业,而他们的毕业年限更是达到11年。

  思考:制度和观念的改变

  从这两个国家的经验不难看出,中国要改变体教结合的困局,首先应该在运动员读大学的规定上做出改革尝试。

  北京体育大学曾搞过一个全部由奥运冠军组成的 “冠军班”,结果开学首日只有3个人来上课。其实,与其降低冠军们进大学的门槛,倒不如放宽他们毕业的时间,但要坚持原则,学分不修满,坚决不能毕业。

  其次,我们在观念上也应该做一些改变。一些级别相对较低的国际大赛,比如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甚至亚运会,我们应该进一步控制专业选手参加的比例,让更多大学生运动员有展现的舞台,这样会有一个激励作用,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本报广州11月23日专电)

  

(责任编辑:严国平)  | 我来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2010亚运奖牌榜全部榜单>>

亚运赛程完全赛程>>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