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来没有参加过像亚运会这么大型的比赛,也从来没有面对过这么大的场面,受到这么多的关注!”
———马尔代夫队选手纳齐玛
“我们很多人是业余选手,来一趟就是为了和中国队打场球,现在这个目标已经实现。”
———塔吉克斯坦选手穆什塔里
昨日,广外排球馆仿佛在上演一场“轻喜剧”。两队女排交锋,一方身着松垮垮的球衣,扎着麻花辫,蹦蹦跳跳,像中学生上体育课;另一方戴着头巾,长袖长裤,并不健美的身材跳起来还有些吃力。
业余的发球,踉跄的一传,生疏的二传,单一的打法,扣球得分几乎都靠运气,可双方你来我往,打得不亦乐乎———原来这是塔吉克斯坦女排和马尔代夫女排的一场亚运比赛。
这已是女排9-11名的名次赛,此前两队成绩都是小组垫底,塔吉克斯坦一场比赛最多拿了26分,那场的对手是同样业余的蒙古女排。此前这两支队伍几乎每场比赛都是在50分钟左右必定被对手零封,而昨天双方势均力敌,打了1小时22分钟。
比赛结束后,塔吉克斯坦的队长萨芬娜笑盈盈地向媒体秀两句蹩脚的中文:“很开心,她们赢了我也高兴,因为我喜欢她们。”
马尔代夫攻手打得太狠哮喘病发作昏厥
比赛进入第三局,马尔代夫选手纳齐玛突然晕倒在地,失去知觉。
赛场陷入紧张中,医务人员冲上场将纳齐玛抬到场边,几次唤她仍不见反应。医务人员不得不解开了她的头巾———这么多场比赛,大家第一次看到纳齐玛的脸,乌黑的头发,十分亮丽。过了好一会儿,她总算睁开了双眼。原来纳齐玛是位哮喘病患者,刚才场上拼杀太激烈,导致她的病急性发作而昏厥。所幸经过吸氧和救治,已无大碍。
作为马尔代夫队最佳攻手,纳齐玛是全队的灵魂人物,队里的头号球星,比起大多一米五几、一米六几的队友,她有着1米70的“傲人”身高,全队最矮的选手只有1米54。
一直以来,纳齐玛都表现出大姐大的成熟淡定,在第二场比赛输给印度女排后,几乎所有队员都羞怯离开,可纳齐玛仍很有风度在混合采访区接受记者的采访,“我们从来没有参加过像亚运会这么大型的比赛,也从来没有面对过这么大的场面,受到这么多的关注!”
塔吉克斯坦姑娘告别赛结了婚别想打球!
训练用球要靠捐赠,比赛前一天才买队服,松垮垮地穿在身上,脚上踩着一双布质运动鞋,中国制造,麻花辫一甩一甩———打了5场比赛的塔吉克斯坦队,虽然连吃了5个“0-3”,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场11个队员最高的1米81,最矮的1米64,大部分是1990年前后出生,“没错,她们都是学生,没有经验,都是业余选手!”这就是教练别克那扎尔的评价。
在昨天的比赛中,塔吉克斯坦小姑娘们如上体育课一般,轻盈地在场上跑跑跳跳,苦战三局最终还是吃了个0-3,败给马尔代夫队。
姑娘们笑着走出赛场,队长23岁的萨芬娜说,这是她们中许多人的告别赛,“在我们那儿,如果25岁还不结婚,就没人要了!结了婚以后,丈夫是一定不会允许我们打排球的。”她一句中文,一句英文,说得有些伤感。
就这样,辫子姑娘们兴奋地结束了在亚运会的所有比赛,告别了这个让他们大开眼界的赛场,毕竟在他们的家乡,训练场馆在一个中学里面,进门就是球场,因为太小,发球都站在门口。
南方日报记者曹斯
特写
“打酱油”很happy!
现场主持在介绍塔吉克斯坦女排时称其为神秘之师。5场球下来,神秘的面纱终被揭开,队员大多是16-18岁的中学生,20出头的女孩已在队中挑起大梁;而马尔代夫队具有同样的特质,首次在亚运会场上亮相的她们,尽管带着头巾遮挡了芳容,却以坚持和热情留下了一抹惊艳。
观众对她们的印象大多和比赛无关,萨芬娜爽快地说,“我们很多人只练习了两三年,是业余选手,平时都要上学、上班。而这次,就是来享受盛会的,我们期待已久!”塔吉克斯坦队员18岁的穆什塔里还说,来一趟就是为了和中国队打场球,现在这个目标已经实现。
而相比起塔吉克斯坦的达观,马尔代夫女排则抱着搏一搏的决心。纳齐玛说,“我们之前参加过南亚运动会,而广州亚运会对我们来说,实在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经历!”
马尔代夫是是亚洲第二小国。让人意外的是,排球竟是该国的第二运动,而这次是他们首次派出队伍参加女排比赛。不过记者观察,几局比赛下来马尔代夫女排已有几名队员消失了,原来这几位在校学生还得回去参加考试,坚持在场奋战的还有警察、老师和服务员。
可千万不要认为他们都是杂牌军。其实在马尔代夫,排球不仅在各个学校非常普及,国内联赛也相当红火。此次亮相亚运会的12名球员就是从全国选拔出来的,她们来自不同的岛屿和俱乐部,在参加亚运会之前还进行了三个月的集训。
赢了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女排紧紧拥抱,围成一圈。队长苏哈纳说,她们已经瞄准了明年5、6月举行的约有7个国家参加的南亚运动会,希望在比赛中夺得奖牌。
据悉,参加本届亚运会的1.4万名运动员中,除少数职业选手、部分专业选手外,绝大多数是业余选手。
如果不论及比赛结果,他们对体育执著丝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