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2010广州亚运会|第16届亚运会 > 亚运其他

亚运村“三十六行”辅助亚运 安检员听烟花绽放

来源:解放网-申江服务导报
2010年11月18日14:05

  他们不是直接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和技术官员,然而广州亚运会的成功召开,决然离不开他们或多或少的那抔汗水。在他们眼里,赛场上的一场场拼杀、一块块奖牌,不是亚运会的全部内容,在他们的世界里,有属于自己的亚运会。

  “隔着安检大棚听烟花绽放”

  亚运开幕式现场一号安检口安保梁警官、陈警官

  亚运会开幕式海心沙外的一号安检口,是通向开幕式会场最重要的通道,所有演出人员、工作人员,都从这里进入会场。广州市公安局的梁警官和陈警官,是这里的安保负责人,开幕式前一天晚上,记者来到一号安检口所在的白色大棚,在两位警官的办公区域内,亲眼目睹了如潮水般涌进会场为开幕式做最后准备工作的人流。

  人群中有表演空中飞人的塔沟武术学校的孩子们,有各个场景的搭建、搬运人员,有现场引导的志愿者们,也有维持秩序的警察、武警官兵,这些人中,大都有正规证件,也有的只挂着临时证,两位警官认真查看每个人的证件,照片对脸,每一张临时证的主人都被要求出示身份证,登记下号码,打火机、液体一律不能带进会场。“每天从这里进场的至少有3000人。”安检大棚门口的武警告诉记者,“我们从7月就开始在这儿了,那时安检大棚还没搭起来。”梁警官说,他已经两个月没休息了,每天最少工作10个小时,“至少在我这里不能出任何差错,不然我就成历史罪人了。”

  站在白色大棚内,两位警官可以看见参加开幕式的所有演员从面前经过,惟独看不见就在身后的开幕式,只能听着棚外的声响,任凭心中波涛汹涌,“遗憾就不说了,毕竟只有几步路的距离,但没办法,我们的工作不能离岗,在外面执勤的同事大概可以看几眼烟花,我们就听听声音算了,下了班回家补看重播。”陈警官淡定地笑着说。

  “既做记者又做官员” 亚运会刊记者 孙嘉晖

  孙嘉晖背着采访包,在许多媒体同行惊讶艳羡的目光中,从亚运村运动员居住区出口走出来。孙嘉晖的胸前挂着两张证件,一张是亚运注册文字记者,一张是广州亚组委官员,作为广州亚运会官方会刊记者,孙嘉晖享受着令人羡慕的权限:全球惟一两个随时能进入亚运村运动员居住区的记者之一,整个亚运城所有区域通行无阻。孙嘉晖说,“亚组委官员”的身份虽然给了他自由进出运动员居住区的权限,但也给了他必须遵守亚奥理事会章程和主办城市合同的限制,“不能像做记者时那样,不管对方是谁,直接抓过来就开始采访。”“权限大,压力更大。”孙嘉晖说,亚运会开始前三周,他就没了休息时间,会刊每天8个版,他要负责3个,文字图片一起搞掂,这样连轴转的工作状态,要到亚残会结束才能停止,“很多人知道我去做会刊,都羡慕我权限大,每个采访都是独家,都盯着我的采访结果,不做出新意来,于人于己都很难交待。”

  孙嘉晖的“新意”落实到版面上,是三个散发着人情味的栏目:“亚运城三十六行”,“一封家书”“我的博客”。和

  亚运城三十六行,安保、后勤、志愿者……孙嘉晖每天采访一个工种,把和亚运有关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梳理一遍,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亚运会。一封家书,是居住区内的运动员,给自己的家人口述一封信,讲述自己在中国的生活、比赛训练的情况,以及对家人的思念,“这个只能在身边随机找人了,但肯定名气越大越好。”我的博客,主角是教练员和代表团工作人员,每人口述一段200到300字的“微博”,讲讲自己亚运期间的酸甜苦辣。“会刊毕竟是纸媒,时效性和网络没得比,只有最大程度发挥我‘独家’的优势了。”孙嘉晖狡黠地笑着,说了一个“抢独家”的故事,“那天阿富汗代表团在开会,会议室只有我能进,门口的志愿者告诉我,新华社要约一个专访,我问什么时候,志愿者说第二天一早,我听了立即行动,当天会议一结束,就做了他们的专访。”

  “我保证处处充满乐声” 亚运村欢迎仪式声乐指挥 梁军

  见到梁军时,他正结束欢迎卡塔尔代表团的歌曲《茉莉花》的合唱指挥,坐在亚运村升旗广场边的花坛上休息,等待下一场欢迎仪式的到来。一旁声乐团的姑娘们满头大汗,摸着被晒到发红的面部皮肤向他抱怨,“梁教授,太阳太大了,皮都被晒脱了。”此时的广州,白天最高温度24℃。

  4个月前,全国合唱指挥大赛一等奖得主梁军和他的华南理工大学声乐团,接到了为亚运会各国代表团进驻亚运村欢迎仪式献艺的任务,9月开学后,大家开始了排练,一周3个半天,周末加练,唱的都是《茉莉花》、《凤阳花鼓》、《步步高》、《彩云追月》、《落雨大》这些极富中国特色和岭南特色的歌曲,共准备了20多首,“所有的歌都用国语演唱,一方面声乐团的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另一方面粤语毕竟只是地方语言,代表中国文化的还是国语。”

  11月5日到13日,声乐团和器乐团轮流来到亚运村升旗广场,“最轻松的一天唱了六场,最忙的一天唱了十三场,结束时姑娘们话都说不出来了。”然而无论多累,梁军和他的声乐团,都保持着高昂的兴奋状态,“每一场都很珍惜,今后什么时候再有这样的机会都不知道了。”

  在梁军眼中,亚运会就是一个到处充满音乐的艺术盛会,“开幕式、闭幕式、主题歌、运动员颁奖典礼……很多场合都是用音乐将人内心的那份感动调动起来。”

  在亚运村中,最让梁军难忘和感动的,是巴林代表团的欢迎仪式,“在升旗广场我们有固定的演出席,每次唱完代表团就走了,几乎没有时间和运动员接触,那天我们唱完,巴林代表团主动走过来,用中文对我们大声说‘谢谢,你们辛苦了!’。”

  “开车方便了” 的士司机 马先生

  现年46岁的马先生从湖南株洲来广州开出租已有13年,来广州之前,在佛山待了6年,近20年岭南文化的浸淫,老马的文化心理已然全盘粤化。自从6年前广州亚运会申办成功后,老马亲身体验了广州整个城市改造的过程,对于他来说,亚运会,就是开车方便多了,“上至主干道大马路,下至居民小区,整个城市的道路都重新铺了,现在开起车来特别顺畅,每次上路心情都很好。”

  对于广州越来越发达,老马也有担心的地方,他怕亚运会开完,广州的城市地位提升后,生活成本随之增加,广州如果成了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物价涨得那样高,我怕会承受不起,毕竟还要养老婆小孩呐。”

  

(责任编辑:五月清风)  | 我来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2010亚运奖牌榜全部榜单>>

亚运赛程完全赛程>>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