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涛
熊猫盼盼、《亚洲雄风》……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留给人们诸多可以回味的东西,但当年人们心中的那份激情早已减退。走在广州的街头,随处可见亚运会的宣传旗帜和志愿者,但只有身处亚运场馆,才能真正感觉到那种强烈的气氛。经历了北京奥运会的疯狂摘金,中国早已不需要在亚运赛场上证明自己,以至于广州亚运至今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度,因而更像是广东人自己的亚运,与其他中国人无关。
于是,创新成了亚运会开幕式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此次开幕式唯一有可能在若干年后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总导演陈维亚深知这一点,在亚运历史上首次将舞台设置在了体育场之外,运动员不是走路而是乘船进入会场。文艺表演《白云之帆》则又一次挑战了技术的极限。
然而,在开幕式之后的竞技赛场,中国肯定将稳坐金牌榜头把交椅,那么哪些才是值得去关注的?其实,开幕式的创新虽有科技发展的因素,但根本的还是思维方式的超越,这种超越在对待竞技体育上同样需要。如今虽进入后奥运时代,但中国人的金牌至上论依然根深蒂固。倘若在欣赏体育比赛时不再过多关注比赛结果,而更注重运动的过程,这才能寻找到竞技体育真正的美。
所以,需要超越的不只是开幕式,还有我们对待体育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