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15年的英语老师,在国外餐馆打工的王伟最开心的事是到图书馆看书 “很多外国人以为我们从来不笑,我就是一个天性爱笑的人” “自由,开放,成熟,我们要体现中国高素质申办官员的风貌” “我们的自信来自北京的实力,要把申办做成中国品牌” 本报莫斯科报道组报道“根据对中国9个城市包括北京的调查发现,10岁至12岁的孩子中,73%的孩子使用了计算机;中国3个月内铺设的光纤电缆总数量超过了美国SPRINT电讯公司过去7年在美国铺设的总和”。 7月13日下午,在莫斯科世贸中心,面对申办城市的投票者们,北京奥申委秘书长王伟微笑着,用流利、标准的英文陈述着选择北京的另一个理由——北京充满希望,飞速发展。上千家来自世界各国的媒体再次把焦点对准这位“北京申奥发言人”。 ■奥申委一景:排队跟王伟说话 协调奥申委各部门的工作,协调与有关申奥的许多单位的关系,接受记者采访,负责申办中的具体工作,包括陈述报告、重大新闻发布会……对于自己的工作内容,王伟一口气说出一串,在今年年初之前,作为秘书长的他还兼着奥申委办公室主任的职务。 有奥申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认为王伟秘书长是奥申委最忙的人,有一个现象可以证明:到了中午吃饭时间,经常可以看到王伟办公室的门口办事的人还排着长队。 “我们看他一天最多要接受七八拨中外记者的采访,到了晚上开会的时候,他的嗓子已经说不出话来。”王伟的部下、奥申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发生时,总有人悄悄地为王伟带一些治嗓子的药到办公室来。 ■大个子秘书长:英文让我受益匪浅 身高一米八几的王伟很高兴记者看出他的运动员的“底子”,“我不是运动员,但经常有人问我是哪个项目的,包括很多外国记者,这让我特别开心。”王伟说,上学的时候他曾经是校队足篮排三项的队员,还喜欢乒乓球,喜欢体育给了他好的身体素质,这对现在的工作很有帮助,“当然,最直接的帮助可能是外语。” 英语专业毕业的王伟,80年代在美国留学2年,拿到比较文学硕士学位。他说,当年最幸福的时候,是在餐馆里打工之后,能在图书馆里安静地看会儿书。 无论读书还是教书,王伟早期一直是在学校,“至少当了15年的外语老师,现在每当有人叫我王老师时,我一点都不意外。”王伟说。 从首都师范大学外语系的副教授,到校领导,从教委再到高教局,再从市政府副秘书长,到参加申办工作后的奥申委秘书长。回想自己走过的路,王伟说,好的英文底子让他受益匪浅。 1999年初,作为最早研究申办奥运的人之一,王伟开始做申办奥运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有的资料全部是英文的,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很重要。”王伟说,近半年的时间,给自己补充了很多的背景知识,这也是他真正申办入门的半年,之后,王伟参加了奥申委组建和申办中几乎所有的基础工作。 王伟认为,要向委员们、外国朋友们传递北京更自由、更开放、更成熟的信息,同时,参加申办也是展现高素质申办官员风貌的机会。 王伟说:“很多外国人以为我们从来不笑,我就是一个天性爱笑的人。” ■知己知彼信心来自北京的实力 “申办奥运如同比赛一样,那天早上看过他们的陈述之后,心里就已经很有把握了。所谓知己知彼,才能充满自信。 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奥运专家帮忙,有一大批外国专家参与到我们的申办工作中,国际著名公关公司、悉尼组委会的CEO,还有其他外国专家都特别愿意帮助我们,所以我们心里特别有底。再加上我们拥有老的申办专家,何振梁、吕圣荣等等。这次申办走了一条国际接轨、新老结合的路子,外国专家与我们本国专家一起工作,是申办中强有力的支持。 另外,对于对手城市我们始终在研究和学习之中。申办也是一门科学,掌握了最先进的方法加上我们的实干,我们自信让申办达到一流水平,努力让申办奥运是现代中国的品牌。” (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