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2010广州亚运会 > 广州亚运会射击 > 射击动态

昔日名将遗憾与奥运失之交臂 盼中国金牌超千枚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2010年11月04日14:44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为中国体育射落了奥运会首金。但中国体育的亚运会首金又是谁获得的呢?或许很多人听到这个问题会感到茫然。记者在这里告诉读者,他曾是王义夫和许海峰的队友,他曾蝉联了1974年和1978年两届亚运会男子手枪慢射金牌,其中1974年的那枚金牌对他本人和中国体育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这是中国体育的亚运第一金!他的名字叫苏之渤。昨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已61岁的苏之渤,他向记者详细回忆了36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两年飙升,打进了国家队

  1949年出生的苏之渤与共和国同龄,生长在一个军人家庭。不过,少年时代的苏之渤并未怎么接触过枪支,更不要说接受过正规的射击训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64年。当时,开封射击俱乐部到苏之渤所在的学校选苗子,他有幸被选上了。随后两年里,苏之渤的射击之路一帆风顺,仅训练半年多,他就夺得了河南省省运会手枪慢射冠军,并进入河南省射击队。1965年,因为在全运会上表现非常不错,他进入了国家队,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

  就在苏之渤的射击事业处于上升期的时候,“文革”爆发了。17岁的他只好回到河南当了一名工人。苏之渤不愿过多回忆那8年荒废的时光:“很普通,不过那时的工资还记得很清楚,28块钱一个月,我拿了整整8年。”

  参加亚运,备战将近一年

  中国代表团要参加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国家射击队重新召集运动员备战。1973年,苏之渤回到了阔别8年的国家射击队,开始恢复训练,并参加了一系列比赛。

  回想起当时的训练条件,苏之渤感觉和现在相比完全是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我们用的枪都是射击队枪械维修室自己造出来的,叫做革新1型,不知道多少人用过,到我手里就跟老套筒差不多了,不过我们都叫它争气枪。”运动服呢?“衣服都是国家统一发的,像中山装和运动装,至于品牌我是一点印象都没有。”领奖服呢?“好像没有,穿比赛服上去的。当时上边加了个国徽,不过也是我们自己拿别针别上去的。”

  比赛前夜,他还是失眠了

  虽然经过36载岁月的冲刷,但夺得亚运首金的情景对苏之渤来说仿如昨天。“我记得那是1974年9月2日,德黑兰的天气有些热,再加上是第一次参加亚运会,所以比赛前一晚我失眠了。比赛最后一轮我很早就打完了,看了看自己的成绩,觉得还不错,在已经结束的选手中我是最好的,所以赛后我又到赛场上看看对手的表现。当时我最关心的是日本选手大畑政修,站到大畑身后看比赛的人不少,我当时估计了一下如果他能打到9.2环的话,那我俩还有得一比,可能是时间紧张,他最后只打出6环。这下我知道冠军差不多了。”“为什么说差不多了?” 记者问。“因为我们那会儿是人工计靶,最后还要经过成绩统计室复核,所以一个多小时之后我就回去了,颁奖仪式是下午进行的。”苏之渤回答。

  金牌意义,当时没有想过

  为中国体育夺得亚运首金,其意义并不逊于10年后许海峰夺得的奥运首金。然而当时的苏之渤完全没有细想这枚金牌的意义,夺冠后他也没有像现在的运动员在大型比赛中夺冠后获得那么多物质奖励。苏之渤说:“当时因为还处于"文革"期间,反对锦标主义,所以根本就没有任何物质奖励。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夺冠后,我就得到了一枚亚运金牌和一张奖状。”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苏之渤在随后的1978年、1982年两届亚运会上,为中国代表团又夺得了1枚金牌和3枚银牌。他的贡献获得了国家体委的认可,苏之渤说:“1978年国家体委给我颁发了体育运动荣誉奖章,我是一等奖,奖金300元人民币,很不错了。当时进射击队的人想法很简单——每天1块5的伙食费,工资一个月28块,就是为了能对得起这份收入和待遇,我们也应该努力。”

  至今遗憾,奥运失之交臂

  就这样,苏之渤的运动生涯一直持续到1987年。回想起这段时间,苏之渤最感到遗憾的就是自己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失之交臂。“这是我人生最大的遗憾。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手枪项目本来定的是我和王义夫,但当时我们国家抵制这届奥运会,所以没去成。1982年之前初定的也是我和王义夫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但1983年我的右臂拉伤影响了状态。1984年队内选拔,王义夫已占了一个奥运名额,剩下一个名额是由我和许海峰来竞争,由于当时状态还没完全恢复,最终我的选拔成绩不如许海峰。”苏之渤述说当年的情况时显得平静,只是偶尔会让记者感觉到有些淡淡的不甘心,“两个历史首金都出在射击项目上,也足以让我感到欣慰和自豪。”

  对话

  期待中国亚运金牌超千枚

  苏之渤的射击生涯一直持续到1987年,1987年后,苏之渤到郑州大学读书,随后到河南省陆上运动学校当领导,随后又回到北京,在国家射击队做过领队,一直干到一年前退休。现在,广州亚运会就要开始了,作为中国体育亚运首金获得者他才偶尔在公众面前露露面,不过显得异常低调。

  成都日报记者:广州亚运会就要开始了,你对中国运动员有什么期待?

  苏之渤:到现在中国已经在亚运会上拿到了991枚金牌,这次超越1000枚应该不成问题。

  成都日报记者:对射击队有什么期望呢?

  苏之渤:希望他们能拼出风格、打出水平。现在的训练条件比我们当年好太多,我们当时训练,射击队的训练场地就在现在的射击中心训练馆,条件很苦,冬冷夏热。训练后也没有现在的这些恢复设施,那会儿什么都没有,现在有桑拿、水疗之类的好条件,更应该出好成绩。

  成都日报记者:你对现在的运动员有什么建议?

  苏之渤:毕竟时代不同了,在奖励机制上也不一样。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懂得利用网络来获取知识,但吃苦的精神似乎还不是很足,希望他们能在这方面有所加强,只有这样在关键的时刻才能挺住,在训练和比赛中一定要一不怕苦,二不怕难……

  采访手记

  有一种心态叫恬淡

  15岁开始射击生涯,60岁退休,苏之渤在体育行业工作了45年。当过运动员,作过领队,后来当过领导。虽然头顶着中国体育亚运首金获得者的光环,但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距自己夺得亚运首金36年后,他才被如获至宝地“挖掘”了出来。在记者看来,对他的挖掘,纪念意义要远远大于商业价值。

  记者也是前不久才知道苏之渤是中国体育亚运首金获得者的,当时他应某运动品牌邀请出席亚运相关活动,在那个活动上他的风头被前著名体操运动员莫慧兰彻底抢了。对此,61岁的他并没有感到失落,简简单单、老老实实地接受记者的采访。昨天记者拨打他的手机,很意外的是只短短几声嘟嘟后电话就通了。记者让他回顾以往的“辉煌”,他也不愿渲染,只是说:“其实有些媒体已经报道过了,没太多要说的。”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记者问:“现在很多运动员夺冠、成名之后,会获得很多物质奖励,而你当年只有一张奖状,回想起来会不会有些心理不平衡?”苏之渤回答得很淡然:“这是时代发展造成的不同,我们当运动员那会儿,反对物质刺激,现在不一样了。只要这些孩子在拿到奖金后能更加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就足够了。”回答上述问题的时候,苏之渤几乎用着同样的语调和声音。这种恬淡的心态,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具备、而又应该拥有的。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记者 胡锐凯 采写

  亚运快报

  亚运会运动员村明日开村

  明天,广州亚运会运动员村将举行升旗仪式,正式开村。据组委会介绍,中国代表团届时会有运动员参加升旗仪式,而像刘翔这样的明星运动员也不会在村里受到特殊对待,对所有运动员都将一视同仁。

  整个运动员村总占地面积32.90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9.1332万平方米,里面一共有49栋公寓楼,3598个套间、9272间客房,运动员村里一共设有18个专项服务部门。11月5日是运动员村正式开村的日子,届时运动员村将举行盛大的开村仪式和升旗仪式。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入村日期现在还未确定,现在很多队伍都在广州的各个体育馆训练,到开村那天,代表团会从这些队伍中抽调一些队员来参加升旗仪式。本报记者 陈浩
(责任编辑:长城)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