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11月1日体育专电 题:广州亚运场馆藏匿“园林”、“骑楼”
新华社记者刘彦武 郑天虹
精巧秀美的山水园林,骑楼围屋的现代演绎……这是人文景区还是体育场馆?
广州亚运会新建设的开、闭幕式会场及12座亚运场馆用巧妙的设计凸显岭南建筑风格,集功能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即使在亚运会后也能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留存深远。
游泳馆观“山水” 棋院似园林
广东奥林匹克中心新建的游泳跳水馆有一个别具岭南风味的名字--“云山珠水”。设计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孙一民说,场馆外形俯看似两条蓝白的飘带,隐喻了广州北靠白云山、珠江水穿城而过的城市地理特征;馆内可见淡淡天光从屋架间泄下,下有一泓清池,天光水色。
位于珠江入海口的南沙体育馆将作为亚运武术等比赛的主赛场。形如“海螺”的场馆,在海天一色的幕景下格外打眼。半开敞的公共休息空间,可打开的比赛大厅屋顶,体现了回归自然的匠心独具。设计师孙一民说,“海螺”建筑平面形态还与太极阴阳图相似,隐喻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阴阳俱合,天人合一”。
广州棋院抱水衔山,采用庭园和宽敞廊道相结合的布局手法,运用白云山麓开放的空间,将广州人喜闻乐见的棋文化与岭南山水园林建筑融为一体。
自行车馆外形现代感十足,好似运动“头盔”,内部却巧妙借鉴了岭南传统建筑“骑楼”的设计。设计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在读博士林冬娜告诉记者,考虑到南方湿热多雨的特点,场馆在东西向设计了遮荫外廊,南北向设计自然通风窗。广东奥林匹克网球中心远看则似两片“飞碟”,走入其中可见开敞式的圆形屋顶,又像来到广东梅州、河源的客家“围屋”,观者似乎可听到传统与现代、静态与动感的对话。
“有表情的建筑”
第16届亚运会开幕式将让亚洲乃至世界的目光聚焦在珠江的“海心沙”小岛上。这里开放的空间要求开幕式场馆有创新的设计。
“珠江边刮的是顺河风,所以我们设计了半开放式的场馆,绝大部分地方都不用开空调,白天进去也不用开灯。这在全封闭的体育场馆是很难做到的,”主创设计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胡展鸿告诉记者。
新建的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则被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师潘勇比喻成“有表情的建筑”。潘勇说:“当我们目光注视着她的时候,你会发现整个建筑的流动感,会感觉到她正慢慢走起来。”
从亚运村升旗广场望去,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如飘逸的彩带,线条感很强,不锈钢的屋面板系统对自然光线的反应特别敏感,使建筑外形与自然环境、人的观看角度形成“移步易景”的效果。“许多人说她是有表情的建筑,有点像人,阳光明媚的时候很亮丽,而阴天的时候会弱化在背景里,表现得很深沉,”潘勇说。
亚运城整体规划布局则结合了岭南水乡风貌,以“生态簇团、择水而居”的理念,以莲花湾为景观中心,利用现有河网水系布局。
一馆多用 拒绝“白象”
拒绝赛后闲置的“白象”工程是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的关键词。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陈建华说,亚运城规划时的目标之一就是赛后作为配套齐全、宜居的广州市住宅示范小区和低碳新城区。其场馆和配套设施的功能设计灵活,可满足一馆多用,如体操馆赛后可改为篮球馆,而赛时主新闻中心赛后可改建为大型购物中心。
广州亚组委常务副秘书长、广州市副市长许瑞生表示:“广州不仅是为举办亚运会而建一批场馆,从一开始我们就坚持了节俭的原则,场馆布局是从城市长远发展和体育设施均衡布局来考虑的。”
亚运会结束后,海心沙广场将打造成亚运主题公园,亚运开、闭幕式场馆有望成为广州最大的露天剧院。奥林匹克中心的游泳跳水馆赛后将作为IOC/OCA国际训练中心、国家南方训练基地,弥补了中心原来的功能缺陷,也将为广州东部地区的市民提供全民健身的新场所。
而广州最南端的“海螺”体育馆,赛后既可成为南沙区居民健身、休闲的场所,又可兼顾商务、旅游、会展等综合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