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众口难调”,尽管中乌之战国足完胜而归,但在不少球迷眼中,沈阳主场的赛场氛围还有待加强,理智之中是否能再注入激情?在中乌之战结束后,一些外省球迷提出了自我看法,尽管只是一些个人意见,但其中却不乏令人反思的真知灼见。 李钢(西安球迷协会会长):中乌之战我没能进场看比赛,是在场外的酒店看的球,球迷们非常卖力,但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现场气氛还不够热烈,不够火爆,表现为对客队的压力不够。我所说的“压力”并不是指采用侮辱性的行动、语言威慑对手,我们可以在规则允许的范畴内对客队制造一些压力,比方说“制造噪音”。 再有,沈阳主场的现场气氛还欠缺激情,各地球迷齐集沈阳,口号、服装都很难统一,虽然做到了“百花齐放”,但在统一性、协调性方面却亟待加强,沈阳球迷很懂球也很成熟,但在激情方面似乎不如西安球迷,西安球迷虽然尚显稚嫩但却非常有热情,而足球比赛没有激情是不行的。 黄锋(深圳“龙之风”球迷协会会长):中乌之战比赛现场的气氛让人感到紧张了些,比方说禁止带旗杆、带锣鼓的规定我觉得值得商榷。如果怕出危险,可以不用木制旗杆,采用软材料旗杆也未尝不可,而且还可以事先规定好旗帜、锣鼓从哪个区进,由谁负责,签责任书编上号码,这样做基本就能排除隐患。 其实组委会对外地球迷的要求,例如签申请书、通知携带何种工具等,完全可以交由沈阳市球迷协会集中办理。 叶汉东(重庆球迷协会专职秘书):对十强赛国足沈阳主场的比赛气氛我的看法是,不少球迷进入状态过早,这与提前入场时间过早有关。提前三个小时入场后,很多球迷浪费了体力不说,等到比赛开始后大家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如何合理分配体力,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希望球迷朋友三思。 如果一个区域有一面国旗,或者辽沈球迷联合会推选出的10名拉拉队长人手一面红旗,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场景?现在虽然不少观众持有小红旗,但气势根本无法同前者相提并论,对赛场气氛的烘托也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记者感言为十强赛取得圆满成功,沈阳组委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成绩有目共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国足企盼出线,球迷期待完美,秉持着此种“心理情结”,球迷指出了国足沈阳主场具体操作环节上的不足之处。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出的结论往往千差万别,球迷的愿望可以理解,但沈阳组委会也有它设身处地的实际难处,在协助有关方面不断改进工作的同时,我们希望广大球迷能以大局为重,求同存异,精诚团结,让国足从沈阳走向世界,实现几十年、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夙愿,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一致的追求,共同的理想!首席记者张松 (辽沈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