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亚运会和首届亚残运会大幕将启,广州也越来越呈示现代大都市的气派。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广州亚组委副主席,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
记者:11月12日晚,场馆数量、竞赛项目、参赛人数均创历届之最的第十六届亚运会,就要在“千年羊城、南国明珠”——广州的海心沙岛、“小蛮腰”(广州塔)下揭开轻柔曼妙的面纱,请问书记您感受如何?
张广宁:北京成功举办了“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也以“盛大辉煌”成功落幕。有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国家各部委的大力支持,有全国人民特别是全市人民做坚强后盾,广州也一定能够成功办好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在过去,一般这么大的国际盛会,不是放在首都,就是安排在上海,现在连广州这样一个副省级城市都有能力承办,充分说明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要说感受,我为国家的发展进步、繁荣兴盛感到骄傲,为广州能够承办这样的国际性综合体育文化盛会感到自豪。
近年来,广州坚持以筹办亚运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推动力,一手抓全力筹办亚运会亚残运会,一手抓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举办亚运与发展经济“两促进、双丰收”。今年前三季度,广州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654.28亿元,同比增长13.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10元,增长10.9%。今年广州生产总值将突破1万亿元大关,在广州地区发生的国税、地税和一般预算收入超过3000亿元,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元台阶的城市,这对于广州又是一个历史性的大跨越。通过筹办亚运,广州不仅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建设转型升级上迈上了新台阶,在科学发展理念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提升。今天的广州,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了更加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一点,也是我们感到欣慰的。
记者:有人说,广州亚运在举办时机上颇有些尴尬,稍近有北京奥运,更近有上海世博,您是怎么认为?眼下,您心中有怎样一本“亚运账”?
张广宁: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三大国际盛会在举办时间上如此相近,被拿来作比较,一点都不奇怪。没关系,就是这样来比,广州还是感到很光荣。我们从来没想过广州亚运要超过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我们只是想,通过筹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广州人民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广州城市能够全面加快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城市空间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城市文明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事实上,这个效果已经在逐步显现。光是亚运筹备,广州人民就实实在在从中尝到了“甜头”,且“甜头”不小!何况,有观察家称赞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三大国际盛会连办,客观上形成了“中国年”态势。
关于“亚运账”,我们匡算了一下,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运行资金预算约为73亿元人民币,场馆建设和维护资金预算为63亿元人民币,合计136亿元人民币。最重要的是,我们不是为办亚运而办亚运,而是抓住筹办亚运的机遇补上城市建设的历史欠账。通过筹办亚运,广州的城市建设加快了5至10年,换句话说,广州市民提早5至10年享受到了城市建设现代化的成果。与此同时,亚运对广州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后面要算的“亚运账”更是大账。可能亚运的影响力比不上奥运、世博,但我们成功地把“办赛事和办城市”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挖掘了亚运会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潜能。具体就是“四个结合”:
一是把筹备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在筹办过程中大力推进“三促进一保持”(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施“退二进三”和“腾笼换鸟”,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绿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
二是把筹备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与建设广州美好家园相结合。为实现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关于广州城市环境面貌到“2010年一大变”的目标,和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提出的“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的要求,我们加快推进实施2010年城市环境面貌“大变”工程计划、亚运城市行动计划和“花园城市”建设行动纲要,全力推进水环境、空气环境、人居环境及交通环境综合整治,使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筹备过程变成为推动城市环境面貌大改善、上水平的过程,成为建设广州美好家园的过程。
三是把筹备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与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相结合。我们统筹处理好亚运硬件建设与城市软环境建设的关系,努力营造优良的城市软环境和昂扬向上的城市精神,展示和提升广州城市文明形象,使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成为推进现代公民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努力打造广州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特别是紧紧抓住承办首届亚残运会的重要契机,积极落实与中国残联共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先行市”协议的有关内容,出台了《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决定》,全市上下形成了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齐心协力建设爱心城市、共同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努力促进“残疾人更幸福、城市更文明、社会更和谐”目标的实现。
四是把筹备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与提高市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相结合。我们顺应市民群众对有体面劳动、有尊严生活、社会公平正义、实现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把筹备亚运的过程作为推动社会建设上水平的过程,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切实办好改善民生10件实事,大力推进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社区建设工作水平,组织实施十大亚运惠民项目,推动“平安广州”建设,不断提高社会和谐度和市民幸福感。我们从让广大市民更好分享亚运遗产出发,在亚运结束后将把开闭幕式场地海心沙岛改造为亚运主题公园,建成具有岭南独特人文魅力并融入亚运文化元素的大型旅游休闲文化中心,为广大市民休闲购物、观光游览提供特色更加鲜明的场所。我们还与香港赛马会通力合作,建起了中国内地第一个马属动物无疫区马术比赛场。以上这些,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记者:广州人向来低调务实,做生意又是天生的好手,算账善算“大账”。记得您申办亚运时曾经说过:“做任何事情都会有风险”,当时为何这样说?
张广宁:其实,我们一开始就抱定了“科学筹备亚运,务实筹备亚运,节俭筹备亚运”的宗旨。
一直以来,亚奥理事会都是指定一个外国公司做总包来承揽赛事的赞助,后来,终于同意我们买断,这在亚运史上还是头一回。没成想,买断之后就遇到国际金融危机,赞助商一下少了很多,加上上海世博会在亚运前开幕,大赞助商几乎全部去了那里,亚运赞助也就没有预期的好。但通过运作,亚运会、亚残运会总的运作收支是平衡的,而且略有结余,1000多万吧。
我们抓住国际金融危机中蕴藏的机遇,危中寻机,机中求进,利用国家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特别是实行适度宽松的金融政策、积极鼓励地方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机会,果断进行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2008年12月11日成立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投融资平台,并由城投集团通过市场融资,加大城建投入,高强度推进城市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施和运作。以目前世界上最先进,集电视发射、旅游观光、科技展示、文化娱乐、气象研究、指挥控制等功能于一体,形象秀美的广州塔为例,这个项目投资超过27亿元,政府也只是借资4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另一方面,举办亚运会肯定需要场馆。我们统计了一下,本届亚运会75%是利用了旧场馆,25%为新建场馆,是历届亚运会中新建场馆最少的。利用旧场馆也好,建设新场馆也好,都要跟城市的规划布局、长远发展结合在一起,“多中心,多功能”,方便赛后的综合充分利用。这是广州亚运最大的一个亮点,也充分体现了节俭办亚运的理念。当然,场馆分散了一点,给亚运安保和交通组织增加了困难,但我们宁可在这一个月里辛苦一下。
记得建设亚运城的时候,最初的方案放在广东奥体中心旁边的广氮地块,但最后选择了现在的番禺区石楼镇海傍村。当时,广州城市发展的战略就是东进、西联、南拓、北优、中调,南拓就是往番禺、南沙发展,要在南村往南一点规划发展一个“广州新城”,人口大约100万。亚运城即是一个很好的起步。这些,也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记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这座城市真正的主人。我们做的所有工作,都要造福于广大市民群众,让市民从中受惠。当年广州申办亚运时,您是市长,如今举办亚运时,您已是市委书记,一直以来您最感欣慰的又是什么?
张广宁:更加重视让老百姓得实惠,努力做到办好亚运为群众、依靠群众办亚运、亚运成果群众享。
拿治理水环境来说吧。水是生命之源。一个城市有水就有灵气。这些年来,在市里的很多工作中,我最关心的是民生“一号工程”——治水!2004年,我们开始实施“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后来又启动了“退二进三”工程;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2008年4月到广州调研,对广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要求我们要抓住亚运契机,把广州的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层次,把广州建成全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尤其强调“如果不能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放心水,人均GDP就是达到两万美元,也不能算是科学发展。”经过“背水一战”,治水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区范围内经过整治的河涌已不黑不臭了,水质有了明显好转;西江引水工程也在9月30日实现了通水,每天流入广州城区350万立方优质水,可以满足老城区600多万市民的饮用水需求。如果不是这样,广州这次根本不可能在海心沙搞什么“水上亚运开幕式”。
现在看来,经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李长春同志当年提出的广州城市环境面貌“2010年一大变”目标,省委汪洋书记提出的“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要求,基本实现了。
前不久,“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所在的荔枝湾涌附近85名群众和商户联名给市委、市政府写来一封信,衷心感谢市委、市政府的惠民决策和为民情怀。
记者:亚运会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竞技运动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盛会,也是以体育为载体的最大规模的亚洲文化庆典活动。回顾过去几年艰苦而卓有成效的亚运筹备工作,作为亲历者和组织者,您认为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将为广州带来什么?为广东带来什么?为中国又带来什么?
张广宁: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给广州、广东乃至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搭建了展示改革开放、繁荣发展、文明和谐、热爱和平的舞台。办好一届具有中国特色、广东风格、广州风采的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有利于弘扬体育精神,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激发人民群众了解体育、热爱体育、参与体育的热情,提高体育竞技水平和人民健康素质;有利于促进广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有利于宣传岭南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提高国际声誉,增强国际影响力,推动广州、广东以崭新形象大步走向世界;有利于展示新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展示我国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理念,展示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加强我国与亚洲各国、各地区的交流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与历届亚运会不同,广州这次还同时举办亚残运会。广州亚残运会是“远南”运动会更名后举办的第一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具有首创意义和示范作用,将在国际上产生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影响。我们将坚持“两个亚运、同样精彩”的理念,精心组织办好亚残运会,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广州城市无障碍设施,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更好建设“爱心城市”。从这个角度说,办好一届平安、精彩的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是为国家、为民族增光添彩的一件大事。因此,我们深感使命无比光荣,责任重如泰山,丝毫不敢懈怠,一点都不敢大意。
实践证明,我们抓住筹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契机,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强化了中心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增强了市民群众对自己国家和城市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广州承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给市民带来的好处正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可以说,今天广州人的城市观念、国家观念更强了。
我们还抓住这个机会,把迎办亚运工作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以开展“服务亚运当先锋”为载体,最广泛地调动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迎办亚运工作中创先进、争优秀、树形象,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记者:“一起来,更精彩”。进入后亚运时期,广州无疑将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广州的新使命和新定位是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打造珠江三角洲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那么,广州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将进行一个怎样的对接?
张广宁:广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首先必须明确广州最有竞争力、最具活力、最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特质所在。作为“千年商都”和岭南文化中心地,广州最具特色、最有条件建成的是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因此,在后亚运时期,广州在城市空间发展上,要继续坚持“东进、西联、南拓、北优、中调”战略,同时在规划实施上进一步优化、提升,使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布局更好适应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需要;在城市经济发展上,要着眼于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以加快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为目标,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城市产业功能区域布局上,坚持科学规划、分类设计、集聚发展,重点抓好中新广州知识城、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大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六大先进制造业基地等产业功能区,并拟考虑组建专门工作小组,全面推进白云空港经济区、广州南站商务区、琶洲现代会展服务区等产业功能区建设,使之尽快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大力推进简政强区、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做大做强区(县级市)一级经济,推动城市管理事权下放和管理重心下移,增强基层政府履行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总体来说,就是要让广州的经济实力、城市活力、文明魅力相映生辉,争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努力在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