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2010广州亚运会 > 亚运花絮

《亚洲雄风》非北京亚运会歌 刘欢借着酒劲录制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作者:闫雯雯
2010年11月05日09:30

  搜狐体育搜狐微博同步关注本专题

  在那个影像淡漠的时代,留下的记忆大部分只是一堆略微泛黄的映画,提到对于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记忆,不少人都已经模糊,但几乎每个人都会轻轻哼起这首歌:“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

  作为一个渴望了解的时代,刘欢和韦唯的声音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中国人那扇希望为世界而敞开的大门。时至今日,哼唱起这首气势磅礴的歌曲,还能让人恍惚回到二十年前。

  作曲

  徐沛东得稿酬500元

  作曲家徐沛东是个铁杆体育迷,他为各类体育赛事创作了不少歌曲,《亚洲雄风》是他最成功的体育歌曲类作品之一。徐沛东笑称,当年和张藜合作写《亚洲雄风》的时候,只得了500元稿费和一瓶二两半装的泸州老窖。

  徐沛东介绍说,《亚洲雄风》的创作方式有些特殊,它是先有曲调,后填歌词。徐沛东说,当时他就坐在钢琴前,弹着弹着就找到了旋律,之后找到了老朋友张藜,两人一起商量着填了词。不到一星期,他就把歌词拿了过来,成就了这首经典歌曲。《亚洲雄风》一曲风行,完全超越了体育歌曲范畴,甚至可以被称作流行歌曲。徐沛东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所蕴含的精神,恰到好处地契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这首歌曲更多的是群众性的一种呼唤和呐喊。”

  在这首歌之后,徐沛东还创作了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但他多次表示,创新是创作者的生命,不创新很快就会被淘汰。“大家虽然希望能再有一首像《亚洲雄风》那样被传唱的歌曲,但真的听到一个类似的,却觉得不新鲜了。”徐沛东说。

  作词

  张藜改“狮”为“风”

  《亚洲雄风》能够深入人心,很重要的一部分来自它朗朗上口的歌词。歌词中多次采用拟人、比喻和回环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气势磅礴,豪气干云。

  时任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常务副社长的王炬回忆说,当时他们负责亚运歌曲事宜,首先拍板定了《亚洲雄风》的曲作者徐沛东,词作者将在张藜和孟广征之间选择。他们首先找到著有《篱笆墙的影子》和《苦乐年华》的张藜。

  张藜本人透露,他对这首歌的某些词句很是得意,其中包括“云也手握手”这一句,“亚洲风乍起”的“乍”字也颇费心思,审查时曾有位领导说这个字用得不好,他心里还“咯噔”一下,好在后来这个“乍”字还是保住了。关于《亚洲雄风》这个名字,还有一番波折。歌曲最开始叫《亚洲雄狮》,但审查专家和领导认为“雄狮”一般会认为是对中国本身的比喻,而一个洲际运动会的主办国不应该有太强烈的自我色彩,最后决定要修改。据王炬回忆说,张藜接到修改意见后的第二天就修改完了。张藜把“雄狮”改成“雄风”。这个新名字果然顺利通过了。

  演唱

  刘欢借着酒劲儿录制

  关于刘欢录制《亚洲雄风》,是个有趣的段子。一般而言,酒精是歌手大忌,但刘欢是出了名的爱酒之人,《艺术人生》曾爆料称刘欢能喝一箱啤酒,而且绝不影响唱功。录制《亚洲雄风》时,作曲者徐沛东专门买了啤酒带进录音棚,而刘欢就是借着酒劲录制的这首歌。

  “我们请了韦唯和刘欢合唱这首歌。为了录制歌曲,我在棚里熬了两天两夜。刘欢当时总是找不对唱歌的情绪。我知道他喜欢喝啤酒,就买了几瓶燕京啤酒。刘欢几乎是喝一口,唱一句,整首歌录完,唱得热血沸腾。可以说,从创作《亚洲雄风》到制作完成,我们都是沉浸在一种亢奋的情绪中。在我的创作生涯里,这样的创作经历可能只有这么一次。”徐沛东还透露,刘欢还在不喝酒时为《亚洲雄风》录过第二个版本,徐沛东半开玩笑地表示,第二个版本似乎更理智,但始终觉得缺少点啤酒的味道。

  《亚洲雄风》一炮走红,也让刘欢在内地歌坛近二十年屹立不倒,但这显然不是刘欢的巅峰,“拥有年龄跨度达三代人的歌迷群体”的刘欢,还在2008年演唱了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YouAndMe》。刘欢拒绝将《亚洲雄风》和《YouAndMe》对比,他认为两首歌曲的时代不同,《亚洲雄风》是特定时代的特定歌曲,两首歌要表达的东西也不一样,“不管是国家,还是我个人,这么多年都变化很大。1990年我们的口号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那个时候我们正在向全世界呐喊,世界,我们来了!”刘欢说。

  二十年前的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全场同声齐唱《亚洲雄风》,这已经是最美好的亚运记忆之一。但这首歌的女主唱韦唯并未到场。如今我们见到的图片资料,也只有1990年元旦晚会上韦唯和刘欢合唱的场景。

  韦唯透露,录这首歌的过程很简单。“有一天,徐沛东给我来了个电话,说写了两首歌,让我过去帮个忙录音。我就去了,录的时候我也没啥特别的感觉,甚至觉得在制作上还不如当时的另外一首《命运不是辘轳》。但后来这首歌就火了。说实话,我和刘欢在录制前都没有想到这首歌能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能有那么大范围的传唱。”

  韦唯认为,《亚洲雄风》能成为经典,主要还是社会背景的原因,“当时赶上中国第一次办亚运会,国人都是万众一心,正是时代的需要,才让《亚洲雄风》成为了一首里程碑式的歌曲。”自《亚洲雄风》后,韦唯成为无可置疑的体育歌后。韦唯和刘欢携手演绎了两届全运会会歌。

  背|景|链|接

  知道不《亚洲雄风》并非北京亚运会会歌

  虽然《亚洲雄风》燃烧了整个中国,即便是到了现在,不少人一听这首歌就会联想到北京亚运会。但实际上,这首歌并非北京亚运会的会歌,而只是当年亚运的一首宣传歌曲。

  当时的亚运歌曲的组织工作是由北京亚组委新闻部负责的。到了1989年春季,亚运歌曲已经经过两轮创作、录制和筛选,选取了包括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施光南谱写的大合唱《燃烧吧!

  火炬》。但是,在组委会组织的审听会上,大多数专家都认为这批歌曲虽然很好,但是仍缺少一首能像《手拉手》那样流传广泛的歌曲。组委会决定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创作一批歌曲,于是《亚洲雄风》、《黑头发飘起来》等一系列优秀歌曲应运而生。1989年12月,组委会将《燃烧吧!火炬》确定为亚运会的会歌。施光南谱写的《燃烧吧!火炬》虽然曲调雄壮有力,歌词也富有美感,仪式感十足,但正是由于这

  首歌并不符合当时的流行文化,因此并未被太多人所记住。反而是《亚洲雄风》轻而易举地抢走了会歌的所有风头,即使到了现在,很多人还能哼唱起“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

  面|对|面

  专访

  捞仔

  广州亚运会歌曲作者

  《亚洲雄风》很经典,但我并没感到压力

  二十载时光流转,二十载风云变幻。从1990年代的好歌连连,流行音乐的浪潮推进,惊喜频出,到目前的音乐创作者不断创新,越来越多人开始张扬民族音乐的个性。广州亚运会的主题曲《重逢》便是如此,从广州人家喻户晓的童谣《落雨大》开始,歌者的一颦一笑都汇集了广州这座城市的精华。《重逢》的作曲捞仔是一名与亚运很有缘的音乐人,从参加1990年北京亚运的演唱会到成为亚运主题曲的作者,他与大家分享了亚运这20年的感受。

  背后故事

  “一定要把运动的痕迹隐藏起来,多体现一些人文”

  华西都市报:讲讲《重逢》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捞仔:其实这首歌并没有什么背后的故事。2007年,广州的许副市长来北京特地请了我们一些音乐人吃饭,当时就谈到了广州亚运会会歌的事情,当时我们经历了奥运会的征歌,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在当时的一个研讨会上,我就发言说,广州亚运会的会歌创作一定要把运动的痕迹隐藏起来,多体现一些人文的东西。这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也就成为了《重逢》这首歌的一个基础。

  华西都市报:很多人说这首歌的歌词意境很美。

  捞仔:的确,词作者徐荣凯老师歌词其实写得特别好,而且包括了许多人文的内涵。那句“黑眼睛、蓝眼睛”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说“亚洲哪儿有什么蓝眼睛啊!”我们后来去查了资料,亚洲的确是有蓝眼睛的,比例占了不小,有26.4%。我跟徐荣凯老师都认为,亚运会就像是一个很大的派对,新老朋友都在这儿重逢了。

  创作灵感

  “我都悄悄地将民族的元素藏在了里面”

  华西都市报:你写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哪里?

  捞仔:这首歌的细胞来自童谣,不光是开头那段《落雨大》,还有中间的一些细节,我都悄悄地将民族的元素藏在了里面。我当时创作这首歌的时候还考虑到了运动会的会歌应该有庆典感,因此还在里面加入了歌剧的元素。当时写歌的时候就想到由毛阿敏和孙楠来演唱,孙楠本身就有着跨界男歌手的嗓子,对歌曲的演绎很到位;而毛阿敏则是一位很有实力的歌手。

  华西都市报:1990年亚运歌曲创作的时候,更多考虑是一种全亚洲性的东西,但这次你们创造歌曲的时候,加入了许多的民族因素,这是否也是一种关于近年来newAge音乐浪潮的影响?

  捞仔:的确,这首歌属于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一范畴,广州也一样。在广州既可以看到美丽的骑楼,也有广州塔这样现代的建筑。古老和现代、民族和国际在这里是并存的,它有着两千年的历史,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老祖宗的东西与流行文化的碰撞,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华西都市报:创作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难点?

  捞仔:还是两种文化的融合,民族性和世界性如何融合是一个难点。

  华西都市报:《重逢》有没有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的意思?

  捞仔:重逢具有很广泛的含义,对事,对人,不管是你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经常都会再次相遇。特别是人与人的每次重逢都是缘分,当然这里面也有再过20年,我们与亚运重逢的含义。

  对比经典

  “心里坦然,《亚洲雄风》并未带来压力”

  华西都市报:《重逢》创作的时候有想过会最终成为亚运会的会歌吗?

  捞仔:当时可没想那么多,交的时候想的就是重在参与。当然脑子里也憧憬过获选的情况,但没抱太大的希望。有那么多老前辈参加,想要入选也要凭一定的运气。我2009年将歌交到组委会,还跟他们开玩笑说:“我的任务完成了啊!”此后一年多我没关注过这个事情,一直到通知我说入选了。

  华西都市报:20年前的《亚洲雄风》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对于您的创作有压力吗?

  捞仔:没想到过有什么压力。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把这次亚运会的会歌征集当做了一个舞台,只要能够在上面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想法,心里也就坦然了,并不存在什么压力。

  华西都市报:《重逢》与《亚洲雄风》之间隔了20年,在这段时间时代的变迁对于创作有什么影响?

  捞仔:徐沛东老师写的《亚洲雄风》是那个时代最流行文化的体现,而我们这一代人与那个时候的人已经不一样了。时代已经进步了,当代人对于时代的理解,对于体育精神的理解,以及他们学习到的知识与20年前是有区别的,因此在手法和手段上是有不同体现的。

  华西都市报:你是怎么看这两首歌的呢?

  捞仔:谈不上谁更好,因为风格已经不同了。当然对于我来说,《亚洲雄风》当然是一首很经典的歌曲,因为它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已经20年了。希望我们的《重逢》也能够经历20年时间的考验。

  特别记忆

  “组委会发了2万块钱的奖金,但精神上我已经满足。”

  华西都市报:关于北京亚运会有什么特殊的记忆吗?

  捞仔:1990年亚运会的时候,我曾经作为乐手参加过在工体的一场演出,叫做《亚运前夜》。我记得那是在1990年的5月份,那次表演有10万人观看,气氛非常的热烈。齐秦、潘美辰、庾澄庆、千百惠等好多当时特别红火的明星进行了表演,而我当时还是一个吉他手,参加演出的时候特别激动,还跟千百惠一起唱了一首《想你的时候》,后来我跟不少人都成为了朋友。

  华西都市报:就是说亚运会让你认识了很多人?

  捞仔:是的,那时候的港台流行音乐很强势,因此能够跟那些港台歌手在一起演出也挺好的,而我们乐队也给庾澄庆伴奏,那个时候,我们就是中国流行音乐的中坚,通过这个认识了好多朋友。直到现在,我与庾澄庆聊天的时候,还时常谈到那个时候的事情,谈到《亚运前夜》那一场演出。

  华西都市报:当时看了亚运会的比赛吗?

  捞仔:当然看了啊,不过我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当时看了哪些比赛了,只记得的确挺激动的,毕竟是我们国家第一次举办大型的运动会。

  华西都市报:听说当年徐沛东写《亚洲雄风》的时候只有500块的报酬,《重逢》的奖金呢?

  捞仔:现在的奖金比那个时候多多了,毕竟国家在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重逢》在征歌入选的时候,组委会发了2万块钱的奖金,获选会歌倒没有什么奖励。不过《重逢》能够成为亚运会的会歌就已经够了,这样的荣誉比什么都重要,不需要再有什么物质上的奖励了,精神上我已经满足。

  我|的|亚|运|记|忆

  把平生唯一假唱献给了《亚洲雄风》

  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我在一所子弟小学上二年级,绝对还属于跟着男生掏鸟窝扯榆钱的年纪,对于体育基本没有啥子概念。关于亚运的了解就是老师上课的时候讲得那么一点点。老师说,亚运会第一次在我们国家举行,多么光荣,然后我们就坐在下面呵呵地拍着巴巴掌,回答亚运会真光荣。

  我还记得,当时还没有实行5天工作制,所以开幕式虽然是安排在星期六进行,但工人们还是要上班,学生们也是要上课的。但由于我跟校长关系好,很早之前我就得到了通知说开幕式的那天要放假,于是对于亚运会还是满心期盼的——毕竟可以多耍一天嘛。只是没想到,就在开幕式之前两个星期,老师突然通知说亚运会开幕式当天,厂里要开晚会庆祝亚运,所以要喊我们学校的学生出几个节目。我们年级被分配到唱歌,选的就是这首《亚洲雄风》,于是音乐老师就要到班上来选唱歌的人。那个时候大家都还是很有荣誉感的,觉得上台表演一下是多不得了的事情,于是好多人把脖子伸得多长,就希望老师选中他们,而我却因为不想每天参加排练,想早点回家就缩到桌子边上藏起,谁知音乐老师还是选中了我。

  小学生基本都是不会唱歌,干着嗓子吼的,结果折腾了两个星期,就在妈妈帮我借好了蓝色的确良裤子和白色衬衣之后,我的嗓子却在表演的当天哑了。于是,本该上台高歌的时候,我就只能张着嘴巴出不了声,由此完成了个人生涯的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假唱”。

(责任编辑:王正坤)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