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喜欢分析自己,也喜欢评估自己,不仅要查查智商,还得测测情商。据专家说,一个人是否适宜从事某种职业,情商的决定性作用有时甚至会高过智商。情商低的人,一般较为情绪化,易受外界影响,不太适合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专家没提足球裁判的事儿,但情商低的人肯定当不了。
这不,本轮甲A便冒出一个典型。执法沪津一役的主裁判,其智商估计挺高,否则不可能当上执法甲A的主裁,但情商高低就得考证一把了。按照中国足协裁委会考察裁判的方法,此人似乎并没有犯下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属于“罪不当斩”之列。可他执法的比赛让人瞧着就是别扭,该吹的时候不吹,不该吹的时候哨却响了;该出牌时不出,一旦出了又时常掌握不好颜色。说他是“黑哨”吧,确实找不出明显偏袒某一方的证据;说他能力有限吧,好歹也是百里挑一考出来的,看来多半是情商低在作怪。
上海申花被挤出了三甲,心里正憋着火呢,带着这种情绪上场,再赶上对手天津泰达也都是些爆脾气,肯定火星四溅。果然,一场90分钟的比赛,也就用了50分钟在踢球,其余时间全被没完没了的犯规给占去了。如果换上一位镇得住场面的裁判,即便灭不掉队员的火气,起码不会“火上浇油”。
按说这位主裁吹哨、出牌的次数堪称本轮第一,可场上的火药味偏偏越来越浓。如此混乱的场面本赛季并非首次出现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上一次是上海对阵青岛,记得当时的主裁判恰巧也是这位。显然,抛开职业道德、业务水平不谈,仅情商这关,此人就过不了。试想一个特情绪化,耳朵根子极软,连自己都控制不好的人,怎么可能控制住别人的情绪,又怎么可能把哨吹得恰到好处。
执法甲A的裁判队伍里,与这位情商相近的还有数人,可这些不适宜当裁判的偏偏干上了这行,而且吹的还是甲A。据说裁判考核挺严格的,但肯定不包括情商测试。考虑到情商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建议以后的裁判考核不妨测测情商。那种热爱裁判事业、理论水平很高,只是情商偏低的人,完全可以从事裁判培训工作。非把他们弄到场上执裁,不仅毁了比赛,还把足球裁判本不高大的形象越抹越黑。(曹竞)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