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2010广州亚运会 > 亚运火炬传递

亚运火炬从“南海I号”启程 踏上海上丝绸之路

来源:新华社
2010年11月02日15:42

    新华社广东阳江11月2日体育专电(记者叶前 毛一竹)海陵岛十里银滩上,“南海I号”博物馆前,熊熊燃烧的亚运圣火,映照着“水晶宫”里的宋代古沉船。

    广州亚运会火炬阳江站传递2日从这里启程,踏上“海上丝绸之路”。

    亚运奖牌的背面图案是一艘大船扬帆大海,这个设计浓缩了一段辉煌灿烂的历史。从2000多年前起,一艘艘中国商船满载着陶瓷和丝绸,从广州和东南沿海的其他港口城市出发,开往东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辟出了一条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水道——海上丝绸之路。

    千百年来,阳江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补给站。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一艘从中国启程的远洋贸易商船沉没在阳江海域;2007年12月,这艘被命名为“南海I号”的宋代沉船整体打捞上岸,放进海陵岛十里银滩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这座被称为“水晶宫”的博物馆去年12月正式开门迎客。

    载有大量珍宝的“南海I号”,是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被称为“海上敦煌”。根据探测估计,船载的文物达6到8万件,一级文物的数量相当于一个省级博物馆。

    上午9时许,第一棒火炬手、世界速度轮滑冠军范楚倩,从阳江市委书记林少春手中接过“潮流”火炬。

    在2009年的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上,年仅17岁的范楚倩摘得马拉松赛的金牌,为中国队实现了世界轮滑大赛金牌“零的突破”。由于未成年,范楚倩未能参加广州亚运会轮滑成年组的比赛。范楚倩告诉记者,虽然与亚运会擦肩而过,让她“有些遗憾”,不过成为十里银滩上的第一棒火炬手让她感受到了参与亚运会的激情。

    亚运火炬传递阳江站“一分为二”。经过范楚倩和她之后11棒火炬手在海风中的手手相传,“潮流”火炬完成了在海陵岛的传递。在圣火护卫的协助下,来自阳江市邮政局的刘锦南从火种灯中引燃第13棒火炬,“潮流”从新江北路开始了在阳江市区的传递。

    阳江土生土长的谢兆兴是当天的第55棒火炬手。他因患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然而他坚持不要协助自己独立跑完100米的传递。在今年5月的亚洲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谢兆兴一人连摘男子F44级100米、F44级铅球、铁饼三枚金牌和跳远银牌。再过一个多月,他还将参加亚残运会五项全能的比赛。

    “我现在正在加紧备战训练,我希望能为中国队在亚残会上多摘一块奖牌,”谢兆兴说。

    火炬传递沿途的文体表演可以说是“海陆空”一体,这也是阳江站火炬传递的另一道亮丽风景。腰鼓、太极拳、醒狮、少林武术、健美操……,再到收火仪式现场的风筝飞舞,火炬8公里的传递点燃了阳江人的亚运热情。

    “南阳江,北潍坊”,阳江以“风筝之乡”闻名全国。在能容纳万人的南国风筝场,上千只五彩斑斓的风筝在天空飞舞。上午11时48分,在翻飞的彩鸢下,最后一棒火炬手莫章德与阳江市委副书记丘志勇共同点燃火种盆。

    结束在阳江的传递后,广州亚运会火炬3日将在广东江门市继续传递。(完)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严国平)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