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2010广州亚运会 > 亚运其他

港记火炬手的亚运情缘 20年前为北京亚运做安保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10月28日11:07
  20年前,肩负北京亚运会的主会场火炬安全保卫职责;20年后,成为广州亚运的火炬手。这两段经历的重叠让香港大公报记者吕建设颇为自豪。时过境迁20年,他与一北一南两次风格迥异的亚运会结下难解情缘。

  第十六届亚运会公开选拔的火炬手共计2068名,媒体从业者有20名,包括3名来自港澳媒体的记者,吕建设就是其中之一。像他这样,连续亲历了两届在中国举办的亚运会,在2068名火炬手中比较鲜见。

  28日上午,广东省境内火炬传递的第13站是清远,吕建设作为清远站火炬传递的第50棒完成了100米的传递和交接。吕建设说:“每一个火炬手经历的100米只是一小步,但意义不平常。我希望这火炬能够照亮后亚运时代,让广东发展得更好,民生改善得更好。”

  吕建设回忆说,1990年9月22日,他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火炬台下执行警卫任务,当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许海峰高擎亚运会火炬从他身旁经过,登上火炬台点燃亚运圣火的那一刻,“圣火已经在我的心中燃烧”。北京亚运会期间,吕建设身兼武警北京总队的一名报道员,采写了一组亚运报道,其中《圣火下的一点绿》获得全国亚运征文一等奖。

  谈起广州亚运会与北京亚运会的差别,吕建设认为,北京亚运会举办的时候,中国民众既感新鲜又自豪,从收到第一笔小学生捐款开始,全国各行各业都为北京亚运会倾注了感情。北京亚运会整个元素都定位于中国的亚运会,没有刻意体现“北京特色”,全国各个城市都感受到了一份责任所在,奉献精神无处不在,受关注度程度空前。广州亚运会的资金投入和比赛场馆规模丝毫不逊于奥运会,但要达到与北京亚运同样的成效却要付出多倍的努力。

  吕建设还是广州亚运会的注册采访记者和筹备组工作人员。他加入广东省体育馆场馆团队,担任竞赛综合事务经理。吕建设提出,广州迎亚运宣传上要侧重于市民“我与亚运”的角度,鼓励全民参与等,得到国家体育总局官员的认可,随即意见被采纳。

  作为一名香港记者,吕建设认为香港同样有“地主”的优势,首先对于运动员来讲,粤港两地地域气候相同,香港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受到环境的影响甚微;广州亚运会的资金投入使广州的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变,广州的国际化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奠定,粤港合作机遇增加,港商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机遇倍增;此外,大量居住在广东的香港市民享受到了亚运城市发展的成果。

  吕建设说:“我将用自己的视角去记录和报道广州亚运会。”完
(责任编辑:五月清风)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