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2010广州亚运会 > 亚运评论 > 亚运明星评论

各界名流讲述:从北京到广州 亚运见证中国跨越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0年10月19日08:22

  从北京到广州,20年,两届亚运会,记忆与现实叠加呈现,从中能看到什么?

  还有不到一个月,广州亚运会就将开幕。亚洲体坛的盛事再临中国,万众期待中,自然也有无数记忆被唤起。本报体育部邀请到参与过北京亚运会的7个人,请他们讲述当年的亲身经历,如今的所思所感。回首与前瞻中,以两届亚运会为镜,映照出20年来大至国家、小到个人的变化与思索。

  20年前,这7个人曾是北京亚运会的组织者、竞技者、宣传者、志愿者、研究者,如今,他们有的已不在一线,有的社会角色已转换,但北京亚运会都是各自难忘的人生经历。眼下,他们中的一些人,又在以不同的方式参与着广州亚运。当年拿下北京亚运3金1银的邓亚萍,这次是广州亚运会第33号注册志愿者;当年点燃亚运会主火炬的许海峰,这次负责广州亚运两个场馆的团队运行;当年以一曲《亚洲雄风》名噪大江南北的作曲家徐沛东,如今继续为广州亚运创作歌曲;当年的志愿者曹竞,如今已是一名资深体育记者,又将前往广州……

  之所以选择以个体叙述的方式回首北京,展望广州,是因为亚运会曾凝聚起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从他们的叙述中,也许每个人都可以激活记忆中的片段,由此也对广州生发更多期待。正是在这样由无数个体经历组成的坐标系中,审视亚运之于中国的意义,也有了更生动的注脚。

  邓亚萍将北京亚运看做自己乒乓球生涯走向辉煌的一个起航点。徐沛东则将之比喻为“在国人心中点了一把火”,成为推动国家继续向前的又一个起航点。20年过去,让人感慨的不仅是当年的激情与豪气,更有今日飞扬的神采。座谈中,几位来宾不约而同地说起20年间国人素质与心态的提升变化。对亚运会的关注,从金牌延伸到民生;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刻影响着举办大赛的思路。场馆的赛后利用,志愿精神的培育等等,都在筹办广州亚运的过程中践行始终。发言中,体育社会学者卢元镇说,举办一次大赛,不会解决所有问题。诚哉斯言。不过,如果在时间的维度中将视线拉远,观照20年来中国举办的两次亚运,一个民族的奋进足迹已清晰可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沈鑫)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