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把世界杯比作钱钟书笔下的围城,也许并不是十分贴切的。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钱钟书先生把人生的无穷欲望和无奈通过小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中国足球对世界杯来说,那绝对可以算是城外的人了。那种对冲进城里的饥渴连外人都看的明白。几十年来,为了完成中国足球与世界杯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中国足球显示出其他领域少有的耐力与恒心。在经历几次别人的刁难后,中国足球终于在21世纪开始的时候制造出了最有利的攻城机会。当然,这里头包含着足球人士对亚洲各个“情敌”的排挤和打击,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子”--职业联赛也有不管不顾之势。 可是,要知道,世界杯4年才有一次,按照中国足球现有水平,即使侥幸冲了进去,可能也就是3场球的问题。何况这次也还是没有100%冲进去的把握。我在想,这种世界杯战略带来的后果也许比我们所预想的严重的多。如果说职业联赛开启了中国足球的全面生活的话,那么冲进世界杯可以说是我们要占有的目标。我也希望中国人出现在世界杯中,但是,我却非常怀疑一切以世界杯为准绳的足球战略。这种为占有而占有的生存态度排斥了一种健康、平和、向上的生活图景,造成了无谓的焦虑和急功近利。正是在这种战略的指导下,中国人才会有4年一次的痛苦、不平衡、反思,然后又重来一次,就好象以前没有发生过一样。其实稍微对中国足球有点关心的人都知道,中国队连续几次冲击世界杯都曾经有很好的形势,往往都是只差一步甚至半步。就是最严峻的1997年,在与沙特伊朗所谓两“强”同组的情况下,中国队也不断有机会脱颖而出。这次的分组其实并没有好到哪儿去,乌兹别克、卡塔尔、阿联酋三队我们都曾经输过,并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困难估计不足,中国队哭都来不及。中国队屡次把自己弄到一个尴尬的境地,实在是咎由自取。如果能彻底屏弃世界杯战略,而把建设联赛作为提高中国足球水平的基础的话,世界杯的梦想将很快自然而然的实现,根本用不着再玩什么分组的游戏。当把生活的内容加强,质量提高以后,世界杯将不再是一个根本的目的,而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副产品,一项检验成果的表演舞台而已。环视各足球强国,哪个不是千方百计地完善联赛系统,而只有那些非洲小国由于基础实在太差而不得不借助于世界杯战略开拓足球市场。中国要向什么方向发展,什么模式学习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前几天,在央视的五环夜话节目中,中国足球的元老张俊秀说,中国的三大球中只有足球现在还没有在世界上扬名立万,心里很惭愧。我却在想,中国足球如果一直按照贺老总在建国初期制定的举国体制继续发展的话,其实可能早就冲进世界杯了,就象中国的一些体育项目一样。可是,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反过来说,中国足球的职业体制如果很彻底,情形可能也和现在职业举国相矛盾相斗争的混乱状态大不一样。记得有一篇小说,名叫《爱又如何》,大意是说爱过之后我们才又发觉,爱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是的,占有之后,生存的问题是没有止境的。就算中国足球侥幸露脸世界杯,其实路还是要照样走下去。想想我们过去的铁杆盟友朝鲜还曾经在世界杯决赛中击败过意大利,但是也就是仅此而已,又能有什么伟大的意义呢?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鲁迅先生没有给我们答案。但是对中国足球来说,答案也许是很明显地摆在那里,那就是:继续走下去!但愿,中国足球不要作茧自缚给自己造一座名叫世界杯的围城,就象芸芸众生,结婚要紧,可不要失去生活!(钱泉瑟:michael-mao@263.net) (搜狐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