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全运会带着团体金牌任务而来的江苏女乒终于梦想破灭,从上届的冠军一下跌到去争六到八名的份,光凭一次比赛的成绩并不足以说明什么,更何况还有偶然性及伤痛、打法、规则等一些客观原因,但从刚刚结束的联赛四连冠大跌至第五,到九届与八届的巨大反差,足以说明江苏乒球正在发生的衰落趋势,在这趋势后面肯定有其必然因素。 在谈到直接原因时,教练认为改大球后对杨影、张莹莹这种缺少力量的直板正胶型选手十分不利,原先的速度、旋转和发球优势没有了,江苏队这次在打法上吃亏吃大了。李菊赛后也抱怨,没有哪个队像江苏这样一个队三人中竟有两个是正胶,靠这种搭配组合不输才怪。江苏队一位老教练告诉记者,在四年前的八运会上就曾提出这种担忧,作为乒球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具备力量凶狠打法的横拍两面胶弧圈将在今后的发展中成为主流,技术上不超前领先将使自己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上届拿冠军时李菊、杨影、邬娜三名主力中只有一块正胶,几年过去了,现在反而多了一块,加上小球又改了大球,对直拍正胶更是雪上加霜。此外在谈到失利直接原因时还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把江苏的一位小将范瑛交流到了黑龙江,这个削球手这次在九运会上表现非常抢眼,击败天津的李楠、还差点掀翻王楠,球风专克河北的二号主力白扬,没想到这位小将这半年来进步会这么快。如果昨天有了她,我们在排兵布阵上吃河北把握要大得多。还有一个没想到的是我们另一位大将邬娜现在已无法上场,而本来希望能派上大用场的张莹莹也没有充分发挥,堂堂的江苏队在这次全运会上竟然到了无兵可用的地步。 是什么造成江苏乒球竟会陷入到如此境地呢?正如昨天李菊在输球后说的一句话:“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打败了自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准确地说是在李菊、杨影、邬娜以及男队的阎森、秦志戬等在七运会冒尖之后,江苏乒坛的目光便只对准了这一拨能立即产生眼前效益的球员,方方面面各种利益群体都知道,周期性地培养成材选手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人财物的投入,同时还存在着投入和产出不相符的风险,在追求利益和效益最大化的功利思想的趋动下,短视成了江苏乒坛为日后迅速走向衰落埋下的最大隐患。为保成绩,教练不敢也不愿用新人,即使老将不在状态,硬着头皮上也不能冒险上小将,乒坛圈内一位资深教练不无痛心地对记者说:“江苏乒坛一直在靠吃老本过日子,这种状况可能还要维持下去。这次失利绝不是偶然的,和联赛的成绩一样,基本上是我们目前实力的客观反映,我们输得一点不冤。”赵海(本报汕头今晨电) (扬子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