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江苏举重选手袁爱军21日在九运会举重赛中给观众一个惊喜:在男子85公斤级的比赛中,他第一次挺举就举起了200公斤,从而以375公斤的总成绩夺得冠军。之后,他没有放弃第二第、第三次试举,继续向更大的重量发起冲击。最终,他将自己的总成绩又提高了10公斤。 赛后,人们问他,已经夺得了金牌,为什么不像其他许多冠军一样见好就收?袁爱军说:“我就是想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在大赛中实力究竟能发挥到什么水平?” 平实的话,道出了体育运动的真谛。联想到众多实力强劲的选手在先前结束的九运会比赛中夺金辄止的现象,人们也许会这样问:“究竟什么是参加九运会最终目标?” 九运会开幕以来,运动员、教练员都在为夺牌得分而战,代表团官员都在“锱铢必较”地计算着自己所拿的金牌、奖牌和得分总数,考量着金牌榜、奖牌榜和总分榜上的排位。是竞赛,就会产生名次;对金牌、奖牌的追求,是推动体育运动水平不断上台阶的动力。运动员、教练员和代表团官员对奖牌、总分和排位的关注,本来无可厚非。但是,袁爱军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了,除了这些,运动员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对于四年一度的全运会,中国体育界早已形成“国内练兵,奥运争光”的共识。正是因为全运会已经成为整合全国体育资源、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的最有效手段,它才赢得了举国上下、甚至包括海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如果我们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忘记了这一点,把参加全运会的目标仅仅定为夺牌得分、在奖牌榜和总分榜上赢得一个“好名声”,不思进取,不求突破,那岂不是全运会的变味和悲哀? 对于运动员来说,全运会金牌无疑是一个标志,表明他们在自己所从事的项目上已经达到了全国“顶尖水平”。但是,他们还应该自问一声:他这个“全国顶尖水平”,与世界最高水准还有多大的差距?与自己的潜能还有多大的差距? 体育运动的意义,决不止于夺金牌,包括夺取奥运金牌和随之带来的辉煌。体育运动之所以让亿万人为之痴迷、为之颠狂,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体现了人类向自我、向极限挑战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着亿万人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不断创造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新成就。 愿所有参加九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都能够仔细品味一下袁爱军那一句挑战自已话语的份量。愿更多的运动健儿在九运会乃至从今而始的所有国内外大赛中,能够做出“袁爱军式”的选择。让我们都记住:金牌诚可贵,突破价更高!新华社记者/奚彬 (体育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