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令狐欣报道
12月4日,北京飘起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在这样一个寒冷的下午,记者见到了从日本夺冠归来的申雪和赵宏博。
尽管前一天晚上才回到北京,申雪和赵宏博还是带着一身疲惫来到了首体的综合训练馆,进行恢复性训练。不过,他们脱掉外衣就进了冰场,并没有像姚滨的另两对弟子庞清/佟健、张丹/张昊那样换上薄薄的训练服在冰面上“挨冻”。姚滨说,他们今天只是活动活动。
申雪和赵宏博在场上时而互相讨论着什么,时而又比划两下,似乎是在回忆着比赛中的场面。活动了约1个小时之后,他俩拉着手面对姚滨练了一回“谢幕”,就结束了当天的练习。
当赵宏博穿好衣服,记者上前问起了他的伤势。几分钟前,姚滨无意中提起赵宏博在德国站比赛之前几天的训练中摔了个轻微脑震荡,胯部也受了伤。4天之后,申雪/赵宏博登上了德国站比赛的最高领奖台。
从赵宏博的回答和他的表情中,记者没有找到伤痛留下的痕迹。但是,自7岁参加滑冰训练开始,这样的伤痛想来已经在赵宏博的身体里划下了一道又一道的“年轮”。
28岁对于花样滑冰运动员来说已经是“高龄”了,赵宏博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然而,在认真地考虑退役问题之前,他渴望能实现中国第一代双人滑选手姚滨未竟的梦想———夺取奥运会金牌。两次世锦赛亚军、一次世锦赛铜牌,赵宏博不想在攀登到距山顶还有一步之遥的地方掉头往回走。
正是因为这样,在动作难度方面已经“独步天下”的申雪/赵宏博今年又勉力攻克了此前无人能完成的“抛四周”。
“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赵宏博说。“我们俩这个岁数练‘抛四周’很吃力。我今年28,她(申雪)也20多了,国际上这个岁数攻这个动作很难。但为了这个事业,就得这么走。”
值得赵宏博感到欣慰的是,他拥有一个和他志同道合的好搭档。“以前觉得她很乖,现在她成熟了,也长大了,”赵宏博说。“她对事业的执着和吃苦的精神已经成了国内许多练花样滑冰的小孩的榜样。”
“刚开始练‘抛四周’的时候,她摔得特别狠。我跟她说‘别做了、受不了’,但她明知道摔得特别疼还要去做,一般女孩很难有这种精神。”
为了保护这个好搭档,赵宏博付出了不菲的“代价”。去德国之前那次受伤,就是因为要保护申雪。否则,摔成脑震荡的很可能就是申雪了。
与申雪、赵宏博聊天时,记者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承受的巨大压力。赵宏博说,世锦赛回来之后他看到了很多媒体对他们在艺术表现方面的欠缺进行评论的报道。可以设想,这样的评论在他们的内心造成了怎样的震动。
谈起冬奥会的夺冠前景,赵宏博自己为自己卸了包袱。“不管别人说什么,别人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只要把自己的水平滑出来就可以了。”仔细想想这话,就能明白申雪/赵宏博承载着多重的期望。
走出训练馆,寒风刺骨。申雪说,跟以前相比现在的训练条件相当好了。小时侯,她就在这样的天气在室外训练。赵宏博也说,那时侯吃完饭就得趁有太阳赶紧上冰练一会儿,不然到下午就太冷了。
当记者随赵宏博来到了他在首体的宿舍楼时,看到赵宏博自己住一个房间,大小不过6、7平米,外加一个卫生间。房间布置得很整齐,靠右边一张单人床,床头摆了不少书。床对面的桌子上搁了一个旧电视,频道一直定在中央5台。
一进门脱下衣服,赵宏博让记者坐一会儿,自己从墙边的冰箱里取出一瓶饮料递了过来。记者接过饮料坐在赵宏博的床上,一抬头看见了墙上的一幅书法。上面是两个大大的字:执着。
(南方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