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甲A球队里谁的技战术含量最高,凭心而论,应该是申花队。在经历了徐根保的简单粗放的“逼、抢、围”之后,从96年开始申花队将目光投向外籍教练,坚定不移地扛起了技术足球的大旗。今年在引进彼德作为主教练后,我们看到申花队在整体技战术上又迈进了一步。申花队的技术足球,应该说给崇尚体能、注重拚抢的甲A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技术足球,是现代足球的发展趋势。远看英格兰,近看日本,我们都能切身感受到技术足球在全球的振兴和发展。再看看我国的足球联赛,如果说在职业化以前,笼断中国足坛十几年的辽粤(辽宁对广东)争霸现象,喻示着技术足球还能与力量足球分庭抗礼的话,那么职业化后,广东足球的全面衰落,则说明技术足球已在中国足坛逐渐失去了市场和土壤。 中国足球似乎在走向一个误区:足球比赛越来越激烈,身体对抗越来越强,以至于到中国联赛来淘金的外援们也不能不感叹中国足球的激烈程度绝不亚于欧美联赛。但我们看到的别一面是,联赛的观赏性不强,技术含量不高,整体水平没有明显进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呈停滞不前的趋势。 我们的足球运动员在身材上向篮球运动员发展,在体格上向橄榄球运动员靠拢,但作为足球运动员的最基本特征——技术却日渐消褪和丧失。 于是,我们就有了技战术乏善可陈、靠身高欺凌弱小、俗称“头球队”的国家队。 我们就有了靠强壮的体魄横扫中国足坛、创造“双冠王”神话,然而在国际赛场上却一败涂地、不堪一击的鲁能泰山队。 我们就有了一批技术出众、才华横溢、但在重身体轻技术的联赛中无用武之地、日趋平庸的健力宝球员。 我们就有了在技战术上独树一帜、拥有国内最具实力的中场、但却在辽宁、深圳队员粗野犯规和蛮力拚抢面前一筹未展、溃不成军的申花队。 听听申花队的一名队内人士是怎样说的:“我们以前在北方队时,就知道上海人胆子小,我们上去先朝他们的腿上踢两脚他们就不敢动了,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这毛病还是没改掉。” 另一位说:“我们的队员有时候太老实,踢球太斯文,人家踢得粗野一点就怕受伤,所以大家现在都冲着申花队队员的这个软档。你不是怕受伤吗,我就干你,让你怕,不敢做动作。” 于是,众人把申花队近几轮的接连失利归结为:胆子小、太斯文、球风太软、作风不硬。 但反过来我们应该想一想,难道球一定要踢得粗野,踢得凶狠,才是有拚劲?才是作风硬?不去研究技术,不去琢磨怎样踢好球,而是把心思花在如何使阴脚,朝对手腿肚子上踢,让对手惧我、怵我、怕我,这又是哪门子的技战术?如果我们的球队都这样踢球或以此为取胜之道的话,那么我们的足球岂不是变成了一种拳打脚踢的全武行? 这难道就是中国特色的足球? 申花队讲技术、重配合,踢得不粗野,踢得有章法,这何错之有? 现在几乎所有甲A球队都以战胜申花队为荣,也许是因为申花队在他们眼里,是一个“异类”。于是每个人的脚便毫不留情地扫向申花队员纤细、脆弱的双腿。你不是跟我们玩技术吗,踢死你! 更可怕的是,申花队自己并没有看透这一点,还躬身自问:是我们的球员没有拚劲,我们的球员踢得太老实太斯文。 如果哪一天,申花队员“翻然醒悟”:别人踢我们的腿,我们为何不能踢别人的腿?别人踢的粗野、霸道,我们要踢得比别人更粗野、霸道。也许,申花队就此改掉了软弱的毛病,腿杆子硬了起来,腰杆子挺了起来。于是,在中国赛场上,又少了一支技术细腻的球队,多了一帮身高体壮、横冲直撞的绿茵硬汉。 这究竟是中国足球的一种进步?还是一种悲哀? (搜狐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