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全国象棋个人赛刚刚在古城西安落幕。这次弈林点兵最令人关注、也是最有争议的一点是在赛制上的一项改革,即增加男子甲组的升降级名额,从上届的6人增加到12人。这一改动也确实带来了轰动效应,3届全国冠军、有“新东北虎”之称的赵国荣意外落马,在40人参加的甲组中名列第29,成为赛制改革的“牺牲品”;与赵国荣成为患难兄弟的还有另外两名特级大师卜凤波和庄玉庭。这意味着在明年的全国个人赛赛场上,他们将只能屈尊乙组,并且将无缘大多数的象棋重大赛事。 作为改革的策划者,中国象棋协会的本意是通过大升大降,提高比赛的竞争性和观赏性,减少过多的和棋,加速后备人才的冒头;但从结果看,效果并不明显。据统计,本届比赛的和棋比例与往届相比,并无多大改变,仍然高达三分之二;而且由于降级概率大了一倍,半分之差,名次就会相差十几位,棋手不免人人自危,除非事关夺牌或是降级,谁也不敢去冒风险。结果出现了大量刚够保本的同分、靠小分决定名次的现象。“一代棋王”胡荣华状态平平,与上届夺冠时的六连胜相去甚远;有“东方电脑”美誉的柳大华竟然在11轮比赛中,破天荒从头和到尾。他们与赵国荣都积了5.5分,但因对手不同,胡、柳二人爬上岸,赵国荣却落水。据说赵国荣的用功在棋界是出了名的,经常一天打谱10多个小时,然而天道却不酬勤,不知这位大牌棋手会是怎样的心情。 由此看来,增加升降级名额的改革只是皮毛,并没有触动筋骨。从棋界普遍的呼声来看,真正的病灶还在于比赛太少,而全国个人赛被赋予的功能又太重。能拿冠军的,加封特级大师自不必说,国内外所有的重大赛事也都有份;能进前八的可以领到“银荔杯”赛的入场券,能留在甲组的就是BGN世界象棋挑战赛的当然人选,这每一项比赛都有相当的收入。而一旦降组,则什么都没有。燕赵名将阎文清1998年曾险些夺得全国冠军,但此后降组连续两年升不上来,这位专业棋手一年也下不了几盘棋,苦不堪言。从某种意义上讲,全国个人赛有几分像是参加高考,一榜定终身,不管你的水平多高,万一失手,只能指望下一年了。 实事求是地讲,象棋近年来的发展还是有目共睹的,特大的店堂降低门槛,电视快棋赛渐成气候,已聚集了相当的人气,虽比不上围棋红火,但在非奥运会项目中也是小康人家,不必妄自菲薄。现在要做的应该是深入细致的普及工作,中国有那么多的象棋人口,如果能让象棋走进家庭,走进学校,就会为这项智力竞技牢牢打下根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象棋也会得到更多的“输血”。新华社记者李晴扬 (今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