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李铁还是不换李铁?这竟成了一个事关“生存或死亡”的问题。 四年前,大戚在排山倒海的“换李铁”声中祭出昏招,老金后来对我说起此事直摇头,他倒不是摇大戚的头,中国人的心理定式就是这样。 四年后,米卢也死活不换李铁,因为“态度就是一切”,李铁恰属于拥有了态度就拥有一切的人。 虽然马尔代夫与卡塔尔没有可比性,但米卢与大戚有可比性。米卢可以死扛到底,大戚虽说也固执,却不敢死扛。 我愿意把不换李铁、不让孙继海上场、不让范志毅回水晶宫当成联动的事件,你要以为米卢用人“不拘一格”就错了,他心中有一个不能逾越的禁区。 孙继海是最好的边卫,也最不听话。艾克说:“奴才好用没有用,人才有用不好用。”孙继海是人才,但米卢“封杀”他。这个杀法对郝海东也可沿用,只不过郝海东恰巧总是有伤。幸好中国没有罗马里奥,否则中国足协会很头疼,但事情迟早要摆在面前:打沙特、伊朗没有孙继海、郝海东怎么行? 足协现在最流行的管理模式就是“各负其责”,最流行“这事让米卢去管”。这个曾被讥为“满清气象”的机构如今透着点现代味儿了。但个中又埋着伏笔。当年施大爷兵败后一切的骂法还会卷土重来。现在这沙发坐着还舒坦,实则危机四伏。 足协现在还能安坐,是知道弹簧一时还蹦不出来———反正不出线怎么都得挨骂,还不如先消停坐一会儿。 米卢现在越来越明显地焦躁不安,那天一起泡吧,听到《生命之杯》,米卢竟突然神色大变,他说“实在不喜欢这调调”,还说“20年后,谁也不知道有个‘博拉’在中国当过教练”。越固执的人越脆弱,就像鸡蛋,我真怕哪天米卢输球后会像散了黄一样。 换个把队员原本平常,但在这个氛围里就不寻常。但不用担心,米卢这个沙发下的弹簧还没到蹦出来的时候。 (记者李承鹏 )
(足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