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强大赛一步步逼近,一直在担心某种事情发生。冲击世界杯有这样的纪录:当临近决战,对外国主教练的信心开始动摇,然后就似有若无地架空,最后干脆越俎代庖,让他拿着大笔外汇坐冷板凳。这种事情今年会不会发生呢﹖说不清,好像还没有,又好像有一点迹象。 四国赛以后,对米卢不利的消息越来越多。有人说,米卢坚持重上高原计划的夭折,表明他已经失势了。也有人说,把孙继海请回国家队,表明米卢在国家队连用人权都没有了。还有人说,四国赛中中国队排出的451阵势,并非米卢本意,这也说明米卢连排兵布阵的资格都被剥夺了。法新社也出来凑热闹,说米卢正面临被解雇。 对此,中国不少传媒似乎乐见其成,中国的不少球迷也颇有同感。至于中国足协是什么态度,虽然还未揭盅,但由于利用这次十强赛冲出亚洲的愿望如此强烈,对着不见起色的米卢,有多大的耐心?实在不能期望过高。 问题的焦点是米卢该不该甩掉?继续使用米卢,眼看着他表现平平,甚至一败再败,一旦十强赛出师不利,连折数阵,再次冲击失败,错过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谁能负得起责任﹖然而,如果放弃米卢,将他架空,或者干脆炒掉,也有一个问题:谁来接替他﹖当初就是囿于中国找不到合适的理想人选才不惜重金雇请米卢。如今能说找就找到合适的人选来代替他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既然炒米卢不行,不炒米卢又不行,我看还是以不炒为宜。炒了他,没有把握赢球,责任更大。不炒他,输了球,责任相对轻多了,因为在整个聘请米卢的期间,一定有集体共同研究的决议,一定有上级同意的请求报告,责任一定不须个人来负。反而现在匆匆忙忙换将,万一出了问题,难向国人交待。何况,兵家历来讲究“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讲究“临阵易将,兵家大忌”,讲究“置之死地而后生”,正如当年米卢美国队的助手桑普森所说的,“米卢是一片海洋,一片平静缓慢的海洋,他能看见任何大波浪会来,这时他靠直觉在教导足球。他用他的直觉和所有的经验赢得比赛。” 我们已经为米卢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我们已经让米卢带领中国队那么长的时间,我们又没有有把握的人选取代米卢,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能坚定不移地信任米卢,放手让他最后一搏,也许这才是唯一出路。 (足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