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8日(记者汪涌) 从8月25日沈阳主场迎战阿曼队开始,米卢蒂诺维奇率领的中国男子国家足球队开始了冲击世界杯决赛圈的关键战役――亚洲十强赛。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赛前备受争议的“米家军”通过实战,以三胜一平积10分结束了前半程征战,以骄人的佳绩平息了所有的争议。中国足球队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越来越逼近韩日世界杯决赛圈,中国足球历史性的突破有望在这一茬国家队手中实现。 中国队征战世界杯亚洲区外围赛十强决战B组前半程的4轮比赛,4战积10分,攻中10球仅失1球。除客场征战卡塔尔队时表现令人担心外,其它几场比赛都占尽了优势,表现出非常强的作战能力。但从全过程来看4场比赛并非完全可以轻易拿下,米卢实战中的指挥能力和表现,完全可以称作是一部教科书。这笔财富也许要比中国队闯入世界杯决赛圈要更为珍贵。 米卢为中国足球注入新理念 快乐的足球理念,是米卢对负重几十年的中国足球注入的最大活力、卸下的最大包袱。 足球是什么?足球是一场游戏、一个系统工程、一支团队与另一支团队的全面较量。足球是积极人生态度所传递的昂扬体育精神。足球是体能、技术、战术、心理诸多方面的综合抗衡。 米卢从入主中国队主帅的那天起,就开始了他与中国足球的碰撞。从球员、助手、媒体、球迷、足协官员,米卢在碰撞中展示了他非常倔强的一面。因为中国足球背负着40多年的重压,背负着没有一次冲进世界杯决赛圈的压力,这种压力已在相当大程度上铸造了中国足球独特的足球文化――不自信成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中国足球的元素。 四次带队征战世界杯决赛圈比赛的米卢,将自己的自信一点点地传递给与自己合作的中国足球每一个层面。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米卢的一大特点。安琦、杜威、曲波、杨璞等这样一批“小虎队”不仅激活了中国队的斗志,而且成为在绿茵场上征战中成长起来的刚强斗士,完成了从男孩到男人转变。 倍受争议的郝海东、范志毅、马明宇、江津也在米卢手下青春焕发,尤其是马明宇和江津两员老将战前低迷的状态,一直使他们面临着失去信心的考验。米卢对他们一如继往的信任和爱护,使这批老队员的经验成为米卢在实战中可信赖的财富,老将们也从米卢身上学到了如何带兵的“爱”字真经。 独特的队伍整合能力 米卢自打去年元月登陆中国足坛至今,先后确定了中国队17次集训名单,14支甲A球队的主力们半数入过米卢的“法眼”。每一份国脚名单的背后折射着米卢的理念、性格、原则与标准,不断地选择确定国脚的漫长过程,是米卢与中国足球传统观念进行的一场耐人寻味的抗争。在这场抗争中,米卢根据自己的实战需要选择队员和“驯服”队员的能力,的确要高出一筹。实战证明米卢的选人标准和方式是有效的。 米卢用尽心机对每个位置都安排多名球员竞争,为赛程漫长的征战储备随时能征调,来之即能完全领会其战术意图的球员。小组赛由于杨晨、黎兵等锋将意外受伤,李金羽、李毅立即被火线征招入队投入比赛发挥了作用。十强赛上,杨晨、郝海东、吴承瑛、江津、李明等主力球员因伤病和红牌等因素造成的队伍减员,也因赛前未雨绸缪的准备,新人李宵鹏、安琦、杨璞、曲波等的出色表现而未使队伍战斗力受到大的影响。与上届国家队征战世界杯时,姚夏、于根伟首战的受伤而没有合适替补造成精心演练的打法土崩瓦解的悲剧没有重演。 郝海东和孙继海这两名实力出众而对米卢一度意见很大的球员,米卢采取了恩威并重的手段,既让队员思想上高度尊重主教练的权威,在场上坚决执行战术纪律;又在适当的时候收手,平息了一场内部纷争,没有出现因内哄而削弱队伍实力这样“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