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2日电(记者梁金雄):依托社会的国家队怎样选拔和培养队员,长期以来一直是体育战线探索的课题。今天,中国体育史上首次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国家队员的改革措施有了结果:9位业余保龄球爱好者,通过2002年度国家男子保龄球集训队的选拔赛,靠成绩圆了代表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的梦。 胸前写有“中国”二字,是每位体育健儿梦寐以求的目标。
此前,我国的国字号运动队基本上是通过“业体校—专业队—国家队”这一管道运作的。与我国体育界采取的举国体制不同的是,欧美等体育强国平日国家队不存在,每当大赛之前,通常采用国内预选赛的方式组成国家队,如美国参加世界田径锦标赛的选手必须是全国预选赛的前三名。如果你进不了前三名,再大的腕也只好靠边站。
随着国门的开放,除奥运会项目外,在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开展的96个体育项目中,不乏一些集健身、娱乐、趣味和观赏为一体的运动,如保龄球、台球、高尔夫球等这类非奥项目。
这些项目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引入祖国内地的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主要依靠力量来自于社会和个人,群众参与性强,呈明显的金字塔状。
但由于旧体制的制约,这类运动的国家队组成方式上一直沿用成绩与考评相结合,人为因素较多。首次入选国家队的飞碟球组决赛第一名浙江温州人白希祥就直白地说:“我们早就盼着这一选拔制度出台了。不然我这个来自小地方的球手根本没机会进国家队。”
公开选拔国家队员受到了业余选手的欢迎。因为这一改革使他们看到了希望,极大地调动起他们的训练积极性,同时也解决了运动队管理中出现的“要你练和我要练”的矛盾。
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助理李高潮称,通过保龄球此次选拔国家队的改革,小球中心想探索出一条社会办体育的道路,继而推出其它如积分排名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但不管什么选拔方式,体育主管部门把全国最好的运动员选出来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而老少咸宜的保龄球等这类大众化色彩较浓的运动项目,在民间可谓藏龙卧虎。把国家队员的选拔公开化,把机会留给社会,这不仅会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而且也会挖掘出那些默默无闻的“龙与虎”,让他们一展雄风,为国争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