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到,中马两战后,国内电视、报纸几乎采访的都是范志毅。 也注意到,近来有的媒体对范志毅球场以外的表现赞赏有加。举出的事例,如回沪休假时,不管多累也接受记者们一个接一个的采访要求;自己的新轿车被别人的车碰了个坑,见没什么大伤,挥挥手算了;对待球迷签字合影的要求,只要能做到就一定会满足……作者们评论到:搁以前的“范大将军”是不可能的。那天,从电视上又看到,中国队开赴马尔代夫在西安机场登机前,范志毅刚从大客车上下来,一球迷就堵住他签字。范一肩挎着个大球包,一肩挎着个行李包,但仍“狼狈”地接过纸笔…… 还有一个小插曲:日前中国足球“龙之队”的评选颁奖会上,远在英超的范志毅未能赶来领奖,但他资助的江西贫困山区某小学“范志毅班”的两名学生、老师代表上台代他领了奖。 范的缺席,对大会组织者来说也许是个缺憾,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却产生了一种“此时无人胜有人”的效应。试想,在那样万众瞩目的时刻,在噙着泪花的一大一小两位“范志毅”高举起他的奖杯时,该有多少人会在赞美范志毅球艺的同时,还要称赞他做人的德行。 说老实话,范志毅去英超前的口碑与他国家队队长的身份并不太相符,场上场下他同对手同球迷同记者,都龌龊不断。然而他现在的确变了,变得成熟了、“绅士”了,这点连远在驻英伦的新华社记者都发文予以评述。 也说老实话,环顾我们的足坛,球场以外像范志毅这样默默进步成熟起来的人还不能说多。球踢得怎样先不说,球场以外的酗酒滋事、夜不归宿等“丑闻”时不时就成了报纸的“花边”。中国甲A球员是被国内调查机构列为高薪阶层的,当然我们不是说都要学范志毅,也去慷慨解囊,扶贫成立“某某班”,而是说,应该有一种做正直、善良人的情操。使人一提中国足球球员,场上场下都竖大拇指,而不要让人一提却摇头。 变化中的范志毅为中国足球球员树立了正面形象,但不管是得益于国内的职业化改革,还是得益于国外的足球大环境,“外因终究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关键还赖球员主观的努力。 中国足球改善形象,期待每一位球员从自我做起。(史明)
(中国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