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周文渊述评 上海峰会吹响了中超进军号,中国足协明确宣布中超不仅要如期启动,在准入标准方面还丝毫不能打马虎眼。然而,本报记者联合向甲A15家俱乐部当家人采访的信息表明,足协提出的中超准入标准,其门槛并不高。在硬件方面,绝大多数俱乐部已具备了进入中超的基本条件,未来主要还是比拼球队的成绩。 硬件难不倒好汉 相当多的俱乐部老总在接受调查时感觉相当好,比如红塔总经理秦绍高认为,红塔基地的条件远远超过了足协的要求,足协只要求建立4级梯队,但红塔有6支不同年龄组球队,至于资产方面,“红塔”这块牌子已经说明了一切。由于本赛季红塔队在甲A成绩斐然,所以秦总认为红塔铁定进中超。 鲁能总经理董罡同样信心十足,他指出,鲁能去年的盈利就超过6000万元,所以“5000万净资产,3000万营业收入”的门槛对鲁能来说根本不是问题。至于后备梯队,董总十分得意,鲁能足球学校声名远扬,得到了阎掌门的推崇。 原来以为5000万净资产、3000万营业收入会成为不少俱乐部进中超的瓶颈,不料,不仅像红塔、鲁能那样财大气粗的俱乐部不当回事,一些似乎财政状态并不很宽松的俱乐部也说“没问题”。国安的马冰、泰达的张义峰都指出,去年足协就组织过一次互评,我们都符合要求了,包括在经营上。辽足一直受拖欠球员工资奖金的困扰,但总经理程鹏辉介绍说,算上冠名,辽足今年的收入超过了3000万,至于净资产就看怎么算了。 申花方面说得更简单,康桥基地投资几个亿,申花占70%的股份,光这一块就不止5000万了。有知情者为记者指点迷津,“甲A各俱乐部的后台老板都是集团性的大公司,随便划块资产入俱乐部的账就足以对付足协制定的标准了,比如鲁能,在目前的大环境下,靠足球产业怎么可能有6000万的盈利?所以,你们圈外人看3000万收入很吓人,其实没什么大不了。” “瘦身”激发豪赌 既然硬件方面难不倒各路好汉,那俱乐部最担心什么呢?还是成绩,或者说足协将要实行的“瘦身”计划是各俱乐部老总最担心的,尤其是那些中下游球队。像实德那样的豪门当然希望球队越少越好,比赛精彩了,商业开发的空间也就更大了。但是,对那些连能否进中超都没把握的边缘球队来说,首要的是先挤进去,而规模太小无疑增加了他们的难度。 如果真的像张吉龙所说,未来中超只有8-10支球队,那就意味着甲A将在现在的基础上“瘦身”33%-46%,牵涉面相当大,难怪一些老总颇有微词。国力总经理王建军说,在西部搞足球多不容易,中超只有8-10个名额对国力这样的弱队太残酷。如果将来中超只是几个东部大城市球队在玩,怎么让人相信阎世铎提倡的“人民足球”,怎么体现向西部倾斜的政策?他主张,“至少要维持现在甲A的规模”。 其实,感到恐惧的并不只是像国力那样的西部小球会,老牌强队申花今年成绩大滑坡,令俱乐部对中超资格十分紧张。副总经理眭建华认为,如果球队过少,在赛程安排方面会遇到很大问题,比如8支球队的话,打双循环比赛太少,而打4循环又太多,会冲击国家队和国奥队的比赛任务,因此他认为至少是12支。另一方面,他表示,明年申花将加大投入,买进几个好外援。申花的态度具有相当大的代表性。力帆总经理石雪清宣布,明年在购买外援和内援上的投入远远要超过最近两年,准备不惜代价买过来充实队伍的实力。 已经有人预言,明年甲A将为了中超而豪赌。如果再实行自由转会制度的话,中国足球强弱悬殊的不平衡现象将更严重,加上假球黑哨远没有被铲除,明年甲A有可能失控。另外,一下子有那么多球队跌出顶级联赛,对这些俱乐部及其所在地区足球运动的打击可能是毁灭性的。 这种预言是否是危言耸听另当别论,但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应该避免政策变动太大。1994年职业化开始前甲A只有8支球队,8年来经过几轮扩军,今年达到16支(实际是15支),现在一家伙又砍回到8-10支,这是否符合在稳定中发展的原则?这些情况恐怕都是决策者必须考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