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换了比赛用球,紧接着又推出两项重大改革举措———国际乒联进入新世纪之后,有这么大魄力和决心,推出“自我拯救”行动,多少有点出人意料。不过,这也是大势所趋,不这么做,这项曾经有过辉煌的小球运动,就更加难以摆脱“衰落”的命运。中外乒坛人士都应该识大体、顾大局,积极支持、拥护! 这几十年来,国际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一直受制于“观赏性”和“竞技性”的尖锐碰撞。这一次,国际乒联通过两个新规则,就是试着把两者在“对立”中“统一”起来,给这项运动更多活力。和以往国际乒坛一些改革措施相比,这一次的步伐迈得更大了。 凡是隔着球网进行比赛的运动项目,“发球”对“得分”、“输赢”都起着重要作用。乒乓球也不例外。如果按现行的规则,允许发球选手,在身体背后或球桌台面下做动作,故意让接发球一方难以准确判断,不断地吃发球、失分,不但观众看不懂,失去“观赏性”,而且“竞技性”也大打折扣…… 最近通过的新规则,就是限制这种“隐蔽发球”,要让接发球方看得见对方的发球。这一来,无疑增加发球方得分的难度和来回球的次数,不能总是靠前三板来解决问题。这一来,既有助于“观赏”,也有利于“竞技”。 听说,有些运动员以及他们的教练,对这项新规则有不同看法。这也不奇怪,他们本来就是“隐蔽发球”的执行者,现在不允许这么做了,当然会有抵触情绪的。记得六七十年代,国际乒联也曾对一些不规范的发球动作有过限制,起初也曾遭人唱反调,过不多久,就被广大乒坛选手和教练接受了。现在这项新规定要到2002年9月才实行,时间对这些持不同意见的乒坛人士还是够用的。 这次通过的另一条规则是乒乓球比赛新的计分办法,把现行的“21分制”,缩短为“11分制”,把现行的“5局3胜制”,扩大为“7局4胜制” (或“9局5胜制”)。国际乒联这样做的目的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细细分析,这两项新规则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不改变前一条发球规则,光采用每局“11分制”就更没有“观赏性”和“竞技性”了。 当然,乒乓比赛一下子把“21分制”减为“11分制”是否合适,缩减的是多是少还待实践来论证。不管怎么说,国际乒联能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很快推出这两项改革,还是应该叫好。
(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