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作为一项产业,它本身是应该产生效益的。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低龄,使得靠足球赢利的局面尚未形成。不过,2001年国安俱乐部还是大胆提出了创造利润2000万元的目标。尽管当时很多人对这个提法表示了不屑,但国安的勇气还是让人敬佩。但现实是残酷的,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国安的收成并不理想。 去年最累 国安要打服务牌。这是去年年初俱乐部经营部提出的口号。球迷也许注意到了,去年是国安经营部活动最频繁、点子最多的一年。 去年年初的球迷入会属于常规动作,球迷与球队联谊也成为年度的工作重点。另外,国安去年与某快递公司进行合作,向购买球票的球迷提供了送票上门服务。说起球票,不得不说经营部观念的转变。在去年岁末的足协杯比赛中,经营部竟然作出了买二送一的决定。尽管这种举动有无奈的感觉,但球票在让利的过程中,其商品属性更加明显,这在中国足球市场上并不多见。而且,经营部还相继组织了主场球迷活动,发动社会创作国安队歌,征集球员绰号等。而王涛、商毅分别成为商业和公益事业的形象大使,突出了国安这个品牌。 赛制拆台 正所谓造化弄人。国安提出2000万元的目标,而整个大环境却为俱乐部经营拆台——暂停升降级令很多商家都不再将足球作为宣传载体,俱乐部经营陷入空前困境。 我们不妨作个统计,在国安的收入中大概可分胸前、背后广告(五六百万元)、场地广告(300万元)、标识产品(100万元)、球员形象开发(100万元)、球票(二三百万元)等。总计收入也就1200万至1400万元之间。如果再加上足协分配的400万元,经营部去年完成的收入接近了2000万元的目标。“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结果了。”亲身参与经营的人士称,“其实损失最大的是门票这一块。年初预计能够收入500万元,而现在只有200万元,主要是赛制造成的。没有升降级,最后几轮又是天寒地冻,谁还来看球呀。” 成绩撤火 谁来看球?!这是感叹,同时也是疑问。职业联赛这些年,北京球市经历了高峰,也见证了低谷。从球市曲线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规律:球队成绩好,球市就火爆;成绩差,上座率就低。 2001年,国安队在联赛中仅名列第八,这是职业化以来的最低点,门票收入也创了历史新低,这正好验证了上面所提到的规律。其实,在联赛开始阶段,工体的上座率还算正常,万把人看球是全国的基本数字。这样的上座率除了有经营部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因素是球迷想看看新赛季的国安队会是个什么样。可是国安的成绩让球迷失望了,连锁反应就是看球的越来越少。 是球迷不关心国安队吗?不是。足协杯最后决战,仍然有近1万名球迷冒着严寒为国安队加油。他们图什么?不就是想看国安队赢球拿冠军吗!了解了这一点,国安就应该把提高成绩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这样,2000万元的经营理想才能与现实接轨,北京足球才能重新火起来。晨报记者王鹏 (北京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