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辽宁猎人主场胜北京奥神,3月3日,主场又胜了北京首钢队,这是辽宁猎人盼望已久的胜利,也是他们在几乎遭灭顶之灾的关键时刻抓到的一块可以保命的木板。但在3月6日对陕西队的比赛中,又以87比97败落。 从目前的形势看,辽宁猎人已铁定跌入保级圈了。 像辽宁足球一样,篮球也是辽宁这个体育大省的著名品牌之一,有着光荣的过去和昔日的辉煌。是什么原因使他们陷入目前的境地呢? 记者经过对多层面的采访,逐渐捋出些头绪。看起来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挑主要的说说吧。 大龙有先天不足的缺陷 作为国家队的队员,吴庆龙有过辉煌的经历。但作为教练员来讲,他又太缺少经历。他是从运动员直接到主教练位置上的。据说当年决定吴庆龙当主教练时,只有很少的人提出反对意见。吴庆龙一下子任了主教练,还有谁来指导他?谁来使他尽快成熟起来?谁来培养他?难道他是天生的帅才吗? 在吴庆龙任教的前三个赛季里,辽宁猎人连获三次亚军。当然这不能否认吴庆龙的作用。但应该看到的事实是,在职业化的前三个赛季里,正是辽宁猎人的主力阵容风华正茂的成熟期。而各个俱乐部也处于刚刚启动的磨合期。当时的格局也是除了八一之外,就是辽宁的天下。 当时的猎人是何等的威风。进攻时的犀利和善变是公认的。除去外援不说,仅吴乃群、李晓勇、王守强以及后来的郭士强等便形成了多点进攻的势头,常使对手防不胜防。而几年后的今天,场上还剩谁?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晓勇“慢”了,郭士强时常受伤病的困扰,吴乃群走了。新人呢?职业化后第5个赛季开始了,没有新人出现。有资深的球迷说,现在辽宁队的球太难看了。没有变化,没有激情,李晓勇、郭士强一被盯死,猎人就剩倒气儿了,不输才怪。再说,一支队伍年年玩老一套,而且还越玩越差,连对手都烦了。 专家评论说,辽宁猎人俱乐部应该从1998年就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现、培养、锻炼新人,给他们成长成熟的机会。但是,没有。能上场打球的总是那几个人,而且还越来越少。 而只有在这个时候,作为教练员来说,吴庆龙先天不足的缺陷才真正显现出来。 几个赛季采访下来,记者和大龙还是很有感情的。造成今天的局面,大龙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还有很深的原因。 严总会赚钱但不懂球 俱乐部的总经理严晓明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学机械的。以后他被国际管理集团选中,在中国的男子篮球步入职业化后的第一年出任辽宁猎人俱乐部总经理至今。从俱乐部经营的角度看,国际管理集团没有看错人。在严晓明的领导下,在国际管理集团三年前不再注入资金之后,俱乐部仍能依靠市场机制生存发展,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但总经理不能仅仅是会赚钱的行家,还得对篮球运动有更深层面的理解。这直接影响到俱乐部重大事情决策的正确性、专业性和客观性。 “我最大的弱点是不懂篮球”———严晓明曾与人语。 篮球运动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就像严晓明当年所涉足的机械专业领域一样。 从几件涉及到俱乐部生存发展的大事上来看,作为总经理的严晓明是应负主要责任的。比如教练班子的配备,后备人才的培养,使用和调动老队员的艺术,外援的引进和选择,如何解决教练员与运动员的矛盾,等等。 从专业的角度,严晓明能指导吴庆龙吗?而作为主教练的吴庆龙又能对严晓明提出多少专家性的建议从而避免决策不当呢?! 当年刘邦很自信地对韩信说,我带兵的能力可能不如你,但我是带将的人才啊!而严晓明麾下有多少专家型的谋士呢?如果有,或许还能好一点。 说来说去,还是“不配套”。 由于辽宁猎人新赛季连连失利,目前已经直接影响到球票的销售。万一降组,还会带来经营上一系列更大的困难,今后的日子会更难。 结束语 每当新赛季开始时,许多俱乐部都会有很大的变化。这个赛季里吉林、山东、浙江包括陕西都给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其实这种感觉就是变化。人们在努力追求变化,从变化中求生存,求发展。从不断的变化中变得使人惊讶,使猎人这样的“老人”越来越看不懂。 再加上斜刺里又杀出个新浪狮也弄得猎人措手不及。 受命于危难之时的柳继增已经从奥神和首钢队身上开和了。人们还是希望猎人能从泥泞中站立起来。(谢延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