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竞
中国足球“教科书”中从不乏有见地的理论,但有些理论却往往因为实践者的瞻前顾后成了纸上谈兵,“大胆启用年轻人”算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条。
启用年轻人听上去挺简单,却需要实践者既有胆魄,还要有自信,尤其是对自己眼光的自信。米卢是个只顾眼前和将来的人,在他的字典里没有过去,亦没有“老少”之分。所以,他敢于在十强赛中启用李玮峰、祁宏、杨璞,还有绝对的“生瓜蛋子”安琦。在大胆地压上胆魄和自信后,米卢赢得了世界杯入场券,还赢得了中国人对中国足球未来的希望。
今晚,米卢像是个“工作狂”,抑或有超前意识的“卫道者”。在冲击成功的喜悦还未褪尽,便开始兑现着他将目光瞄准日韩世界杯的承诺。我们在中卡之战中,没有看到范志毅、江津、李霄鹏,却看到了曲波、杜威、安琦三位清一色的“小字辈”。尽管我们憧憬着大败卡塔尔以泄多年之忿的场面,期待着狂野进攻后的完胜,而米卢不仅“赌”赢了这场比赛,还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一支球队不应沉缅过去,重要的是面对未来。
不过,米卢面对的只是一支国家队的未来,敢压上“赌桌”的也只是几名或是一茬年轻人的明天。而中国足球的未来,更多年轻球员的明天,还掌握在大批本土实践者的手中。在十强赛硝烟散尽后,安琦仍将坐在实德的冷板凳上,曲波还是青岛啤酒队的“铁杆替补”,杜威甚至要为能否打上比赛暗自神伤。每位教练有自己的用人原则,我们不好妄加评判,但中国足坛充斥着功利主义却是不争的事实。一支俱乐部为了冲A或冲B,宁愿买回一批过气球星,也不给年轻人放手一搏的机会;一些球队为了锦标主义,宁愿花大价钱买对手买裁判,也不肯把钱投在梯队建设上。
怎样的环境,蕴育出怎样的实践者;怎样的实践者,培养出怎样的下一代。在米卢放手启用中青小将的中卡之战前,俱乐部老总联席会议上仍有人在为是否必须使用3名21岁以下球员上场的条款“扯皮”,为中超联赛的场地质量标准“讨价还价”,为“假B”丑闻寻找籍口。好在袁伟民局长写下了“打假需重拳出击”的批示,阎“掌门”表达了中国足协“严打”的决心。
同样是带有功利色彩的人物,米卢选择用年轻“赌”明天,而我们的不少实践者不仅连这样的勇气都没有,这难道不是中国足球出线以后所面临的问题吗?!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