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队近来的表现不俗,不仅在国际赛场上连战连胜,更重要的是在对阵的过程中,能够与强手全面对抗,体现出了较高的技战术能力。中青队的崛起,给沉闷的中国足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给了我们以新的希望,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被吹捧为"超白金一代"的这批年轻球员在初步领会了世界先进足球理念的同时,也还潜移默化地在球员的下意识里留有许多中国足球多年来形成的痼疾,姑且称之为中国足球的遗传病吧,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一、下底传中病。一直以来,中国足球的攻防都是基于套边的下底传中和中路接应来展开的,进攻球员在拿到球以后,大多拼命往底线跑,到了底线附近以后起高球,再由中路的高大球员争顶头球。在现代足球比赛中,由于守门员活动范围的增加和普遍采用身材高大的中后卫,除非边路被完全突破,中路防线尚未就绪,边路球员在基本无人防守的状态下传出落点准确的传中球以外,这种英式的冲击型打法已经很难能够对对手形成什么威胁了,是一种成功率极低的打法,可笑的是,国内的教练们大多固执的认为,这种打法虽然十有九次难有作为,但只要有一次赶上了就可能破门,而尽皆乐此不彼。在不久前举行的洲际杯赛上,我们看到,法国队等强队根本就不下底传中,即使有我们看来是绝佳的下底传中球的机会,他们也不往底线去,而是坚持打中路的配合,通过耐心的传切配合来寻找和制造机会。从中青队和美国队的比赛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青对最有威胁的进攻都是通过中路的配合造成的,包括曲波的进球,而边路下底的进攻,在对方的严密盯防下,连球都很少能传出来。但是,我们的球员却习惯性的老往底线钻,时常被对手压在底线附近,把球带到转移不出去,传球无线路的境地,然后依靠个人能力希望能突破或混个角球、边线球什么的,但大多数情况下,球都被对手以优势兵力抢走。所以,只有发展在中路的进攻组织配合才是符合国际先进潮流的打法,下底传中,应该被我们忘却了。 二、盯球不盯人病。这是中国足球的老毛病了,九十年代初,我们在输给韩国队的所有比赛中,绝大部分失球都是在韩国队以少打多的情况下,两三个进攻队员突破我们七八个人的防线攻进的,其原因就是中国队的队员两眼只盯着球,却忽视了无球跑动的球员。中青队和美国队的下半时,中国青年队便表现出了这样的病态,几个球员向一个美国拿球队员猛冲,却被美国人轻巧的传出,然后中国队员调头又向球冲去,球又被美国人转移出去,球员们跑得累,观众看得心焦,如此这般传了几脚球以后,中国队的防线跟着球转来转去,便开始漏人,如果不是美国队临门一脚运气欠佳,中国队能否全取三分还很难说。这一点如果不能迅速改正,中青队的防守能力便永远不会有提高。 三、大脚解围病。中国足球的防守信奉一条歪理--尽快的使球尽量远离球门。在这条歪理的指引下,中青队在领先的二三十分钟内,一但在防线上抢到球,不管是否别无选择,多半就是一个大脚,不管三七二十一,踢远了再说,离门越远威胁就越小嘛!殊不知好不容易拿到的控球权就这样一个大脚慷慨万分的送还给了对方,我们自己还没来得及从上一次的兵荒马乱中平静下来,对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势,如此被动挨打,防线吃紧就再所难免了。因此,中青队必须要学会控制住球的防守方式,除非万不得已,绝不能大脚解围。 以上三大遗传病,如不治愈,我们的"超白金一代"就将很快蜕变成一堆平庸的"白丁",然而,在国内,视以上三大遗传病为法宝的人士简直多如牛毛,要想彻底根治,以鄙人之见,非出国不可!开心懒汉 (搜狐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