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一胜七负的包袱,在包装和名气上比实质内容大得多的中国男篮结束了第十四届世界锦标赛之旅,第12名的成绩和20年前中国队第一次参加世界锦标赛一样——中国男篮平了出席5届锦标赛后所取得的最差名次。除了胜阿尔及利亚一场,亚洲冠军中国男篮输给了所有其他大洲的球队——这却是第一次。 打这样的锦标赛名次固然重要,但是在当前这样一种形势下,我们相信所有中国球迷和纳税人更看重本次锦标赛里中国男篮的实际表现,更心疼中国男篮的真正水平。 在一圈圈晃得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看不清到底有多艳的几大中锋的迷离光环下,在世界女篮锦标赛一星期后就要在中国进行的小环境中,在我们的CBA联赛一直文火慢熬热气升的背景里,比历届队伍都有钱、都高大、都有名气的中国男篮在美国印第安纳州首府以体育精神著称的地方交上来的考试卷让人失望,失望得连NBA探子们和安哥拉队教练到后来都敢大着胆子对全世界说中国队的球看不懂。 这个失望不单是榜上无名,而是通过锦标赛让我们发现中国男篮与世界篮坛的差距有被拉大了的趋势,要压缩这个差距就要在乱麻中解决所有和男篮有关的N个问题。 现在看来,在中国男篮来美国之前就存在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在世界篮坛的定位问题,著名的姚中锋与巴中锋的选秀和上镜让中国的高大中锋们在世界篮坛更加著名,隔着高大中锋进军NBA的喜讯和去年中国男篮夺取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亚军的迷雾,与世界锦标赛一别8年之后,我们突然发现我们已经对世界篮坛陌生了(这里面有没有媒体的责任?),当美国梦五队终于在家门口历史性地连败两场恰如其分地成为“梦到第六名”的时候,这样的变化我们不由得不承认,在人种、训练、机制等条件同样具备和在与NBA的渗透与反渗透的互补中,欧美各地玩篮球的年轻人真正属于“给点儿阳光就灿烂”。 不管中国篮协怎样多次表态说这次锦标赛男篮没有打进前8的指标,但再次进入前8名的呼声赛前事实上已经成为架在中国队脖子上的一把刀,更有国外媒体认为中国队有望首次染指奖牌。随着锦标赛的进程,中国男篮的实际水平与这种吊起大家胃口的舆论压力形成强烈反差。客观地说,中国男篮与世界一流球队的差距是整体性的,正常情况下,中国男篮在锦标赛里的位置就是9到12名,进前8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眼下的这支男篮没有能力打出超水平。 两年前的奥运会,中国男篮在前8名之外,而且输给法国队的比赛让人难忘,但是两年前是欧洲第4的法国队这次都不能进入前5名而代表欧洲。一个月前在土耳其的锦标赛准热身赛里,中国队两胜四负,胜的非洲的安哥拉和阿尔及利亚,输给土、意这样的欧洲二流全在15分以上,以这样的资本,中国男篮根本不是锦标赛前8名的当然人选。 姚明和巴特尔等高大中锋的存在当然是中国男篮到手的好牌,但是篮球更是集体项目,能力和技术才是赢得比赛的第一保证。今年的NBA状元秀姚明是整个锦标赛的焦点人物,可是9月12日才过22岁生日的姚明打过NBA吗?客观地说,尽管中国队一胜七负,但是姚明表现已经差强人意,加上被所有对手严防和几场裁判的因素,基本可以说明他不负当家中锋,虽然有人把他排除出锦标赛七大新星之外,但是数据才是硬道理,从中国队8场的统计看,姚明每场平均得分为21分、篮板9.2个、盖帽2.3个,这些数据足可以让姚明排在整个锦标赛的前6位。如果说姚明机会太少,那么中国男篮的其他几个点有谁给姚大个儿弄出机会呢? 中国男篮向来都是以出技术派的后卫和前锋著称的,从钱澄海到黄频杰、从吴忻水到宫鲁鸣、从孙凤武到阿的江,新世纪的中国男篮倒是来了几个大个儿,而且各个位置都是参加历届锦标赛里最高的,但是除了姚明或者巴特尔,现在中国队里后卫和前锋们又都有什么能力上的新高呢?想一想CBA里抢眼的后卫都是哪儿来的外援?比较一下阿根廷的吉诺比利、南斯拉夫的加日奇、西班牙的纳瓦罗、新西兰的琼斯,这个差距非常明显。看完后卫之后,我们也就不必把前锋的位置做比较了,因为在关键的两场比赛里,曾经被认为最稳定的球员都没有发挥,甚至有人得分为零。在中国队已经铁定无缘前8后,新华社记者徐济成感慨之下祭出一文,题目就是“打篮球不能光凭身高”——有这个题目足够了。 显然在中国队的8场比赛里,对新西兰和对安哥拉的两战失利是可以写进中国篮球教科书的反面教材,这两场比赛让人难以接受的不光是结果而更是过程,这是又一个袁伟民强调过的那种“输球可以,但是不能这样输”的例子。 这样的失利更是指挥者的责任,它和“队员在各俱乐部的表现与习惯”关系不大,和“我们不习惯在早上比赛”关系不大,更和“我们是年轻的队伍还需要努力”关系不大!我们再强调一遍数据才是硬道理,让我们看看只有两个队员超过两米、最高为两米零二的安哥拉队在以96比84赢了中国队之后出来的统计比较吧:进攻之比是67对60,安哥拉比中国多7次,成功率为46.3%对41.7%;三分球是29投13中对28投7中,安哥拉比中国多19.2%;而最奇怪的是篮板球,安哥拉是34个,中国是30个。 新世纪的第一个男篮世界锦标赛让中国再次走向世界,更让世界重新了解了中国——好在中国篮球现在还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本报印第安纳波利斯专电 特派记者田禾杨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