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如果仅仅从成绩来看,重庆力帆队无疑有大大的退步,而实际上力帆本赛季成绩的退步早在力帆集团接手之时就已经有了征兆。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是最终导致成绩退步的最主要原因。 战术打法经常改变 去年联赛中,力帆的中前场攻击力是其赢得比赛的最根本原因。早在前几年,球队的锋线就一直依靠外援在打天下,而成绩的不错和升降级的强大压力,让球队根本没有考虑培养自己的年轻队员。本赛季外援的离开让球队一下子没有了方向,尽管力帆俱乐部一直在试图选择好的外援,并开出了很高的费用(90万美圆),但前后来球队试训的多达50名以上的外援都没有好的队员。曾在德国预备队踢球的阿诺尔德仅仅三场后就走人,一时间球队居然没有打前锋的队员。 在这种情况下李章洙不得不经常改变队员的位置,从来没有打过前锋的李国旭打起了前锋,甚至有些场次让盯人中卫江晖也客串前锋,锋线的不力直接影响到了中场,以往任务很简单的边前卫,现在变得到了前场连球都不敢传,原因很简单,前场没有人。这让队员都很难发挥自己的长处,虽然在购入拉库尼卡后解决了中场组织的问题,但前场的软弱,让他不得不更多的跑动,而他的体力又不能保证,这反到使他的能力无法体现。随着联赛密度的加大,老队员的伤病开始不断出现,后备力量的不足让李章洙更加为难,为了解决问题,他只有不断调整队员的位置,姜峰为此连续打了三场右边位,而让国脚魏新打了两场盯人中卫,在这样的情况下球队的成可想而知。 丢了快速和有节奏地进攻,力帆变得很难进球,队员的配合也因为位置的经常改变而无法发挥,如果不是在前半成的比赛中球队的后防线还比较好的话,球队的成绩还将下降。队员发挥不如去年 随着球队成绩的下降,首先受到影响的是队员的精神状态。“我们打得再好,前锋进不了球,最多是个平局。”力帆老队员孙庆就曾经表示。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队员的思想有多大的波动。在这种波动下,导致了从第二阶段开始,力帆的后防线不断出现问题,失球数量开始曾加,应该说这都是前场问题惹出的祸。同时队员的状态也没有去年好,许多上赛季表现突出的队员本赛季都很平庸,队伍的整体结构也没有了去年,年轻队员与主力队员的差距,让这种情况更加复杂。俱乐部战略调整的背后 在三连败后,力帆俱乐部作出了一个本应该早就考虑到的问题,调整战略,要新人、要锻炼队伍、不计较成绩。而这个决定,到这时候才出现,多少已经有点晚了。在赛季初许多有识之士就曾经给力帆提出锻炼新人的建议,但当时力帆高层考虑到作为新接手俱乐部的企业,他们不能在自己接手的第一年就让球队的成绩严重下滑,这将对企业的形象造成不好的影响,要成绩成为他们的最大目标,当然在当时他们已经知道球队面临球员老化和后备力量差的困难。为了解决问题,力帆一直在考虑出巨资收购人才济济的辽宁青年队,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收购一直没有实现。加上购买外援的失败,球队成绩大幅下滑,使力帆集团陷入了出钱不讨好的困境。而到现在才作出调整战略的决定,从多方面来看,又不是很合适,“锻炼新人,新人在哪里?”力帆内部都已经传出这样的声音。俱乐部原本想在二次转会中买下八一队的前锋顾闯,但顾闯被红塔劫走,而李章洙比较欣赏的全兴前锋杨朋锋也不知道俱乐部出于什么考虑没有将他买入,也就是说,在还有几场比赛中,力帆锋线还是没有队员可用。(龙天) (体育参考) |